本帖最后由 shayue 于 2012-6-20 15:11 编辑
再去云深,可能只有栀子余香了。
05年为孝感双峰山做过“古寨香栀”一文,复制在此罢。
古 寨 香 栀 子
沙 月
云雾吐山,雨烟含翠。一大早,双峰山在迷蒙细雨中,被一层又一层的纱巾遮掩着,时有一簇秀色,冷不防的,掠过眼帘。 双乳峰上不了了,怕有危险。有时,一片乌云飘来,带来一大阵猛烈的炒爆豆似的雨响。导游建议,下白云寨去看看。 我们从星桥出发,直奔古老的寨门。 门开着,其实,只有一个用许多不同形状的石头垒成的门拱,张大嘴巴洞开着。两边延伸着的赭黄色的寨墙,丈八高的立着,蓬篙满目。寨门后还有墙梯,可在墙头作眺望状,遥想当年农民起义领袖的风采,遥想当年古战场的战火烽烟。 白云寨距今已有1400多年,城墙2500多米。最早为南北朝梁国(公元502年——557年)邵陵萧纶所建。白云寨现残存兵营4000多间,徜徉在这残墙断壁之中,战马萧萧、旌旗猎猎的古战场仿佛就在眼前。这里是当年黄巢、王仙之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元末红巾军、明末李自成军、清末太平天国军都在此为正义而战。古寨分内外寨。我们仅仅只到了外寨。 从寨门沿石阶向上攀登,鸟啭蝉鸣不绝于耳。石阶的赭黄色被冲刷得干净、发亮。举着一把雨伞,蒙蒙的雨丝仍然亲密的把山里清新的气息,缕缕渗透进袖缝衣褶里。 水漉漉的石阶一点也不滑,任由高跟皮鞋在上面踢打得啪啪作响。心里好像很有力的升腾起了一支歌:“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 后面,一位老者,不紧不慢的发着感慨:“当土匪,不容易啊!” 上了多少级石阶呢?没有数。但是,心里很快乐。 上到了有房子的地方了。一幢上了锁的“观音庙”的平房堵在了我们面前。从门缝往里看,有座观音佛,这么寂寞,仍然保持着慈眉善目的经典微笑。昏暗的光线下,可以看见里面有供桌、有蒲团、还有放着很多枝香的几桌。 观音庙右侧,曲径通幽,通向一个简陋的茅房。 我径自往庙后小路走,绕到屋后,有一个小小的农家场院,院边杂树菜地围成了栅栏,栅外是悬崖陡坡。笔直走过去,有一个柴屋灶屋似的小房子,里面供过香火的痕迹。外面散乱的丢弃着破旧的蒲团。 正失望、踌躇中,导游双手一指,然后双手高高的举着,大跳大跃的跌跌撞撞的闯进了泥泞的菜地。大家都奇怪的围了过去。只见导游高举着一朵硕大的白花回来了!一把清香直扑过来:一朵栀子花!导游不由分说,一把塞到我的手里:“只有一枝!给你!” 突兀之下,沮丧的心,一下子被这双峰的香栀子点得豁亮了起来:洁白的重瓣香栀子,开得很透很鲜;雪一般纯净晶莹,在绿叶的衬托下,很炫耀! 当年义军将士们,在这里与饥寒为伍,与潮湿做伴,支撑着他们的,除了满山青翠以外,是不是还有这曾开满山坳、田角的硕大的双峰香栀呢? 接下来,双峰香栀一路伴我行!去静泻如帘的白云瀑,登飞湍喧虺的虎啸瀑,爬松枝倒挂的百步梯,一路清香四溢,一路艳羡惊喜:这山上还有这么美的花!而且只有一朵! 我与双峰有缘,这缘分,我取名叫做“香栀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