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3426|回复: 1

涨渡湖的沧桑情怀

[复制链接]

5

主题

2

回帖

0

精华

初级水手

积分
28
经验值
19
发表于 2011-10-15 15: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涨渡湖的沧桑情怀

                                                                     

                             作者 黄选举



儿时的涨渡湖

小时候,我家住在涨渡湖边的双柳地,南邻长江。那时双柳地是长江与涨渡湖之间一狭窄平原,有“七十双柳(长70里)”之称。几十年来,由于生活在涨渡湖边,因而对她有着依依的眷恋之情。

每逢夏天,我喜欢与村里的小伙伴们到涨渡湖边玩耍,去看那烟波浩淼的湖水,满湖的碧波涟漪。那时涨渡湖水清如镜,可见鱼儿嬉戏。湖边迎风招展的杨柳,犹如少女丝丝秀发,轻拂在微波荡漾的水面,悠悠地摇曳。记得我们在齐半腰深的水中学游泳,与小伙伴们在水中自由和快乐地呼叫着。大家不停地用双手向对方拍打着水,飞溅的水花在阳光下宛如礼花缤纷。那时游泳是“狗爬式”的姿势,双手在水中来回地抓爬,两脚不停地拍打着水面,发出“嘭嘭嘭”的响声,也被称为“打鼓泅”。后来我学会了仰泳,轻轻松松地躺在清澈的水面上,看湛蓝天空、朵朵白云和快乐的小鸟自由地飞翔。我们在旷野的湖泊中,不时地采摘一些美丽的荷叶、荷花、藕带和菱角,其乐无穷。儿时的涨渡湖,带给我的是充满童趣的回味……

在我的记忆中,涨渡湖最有趣的事莫过于在湖中看捕鱼。特别是夏天雷雨过后,湖岸浅水滩变得浑浊,深水中的鱼儿开始游向浅滩觅食,这时是村民捕鱼的大好时节。人们拿着捕鱼罩子纷纷来到湖边,我们小孩也跟在后面看热闹。只见村民们几人围成一个大圈子,手握罩子不停地向水中卡,口里还大声地吆喝着。鱼听到闹声,在水中乱窜。随着捕鱼圈子缩小,鱼迫不得已地在水中跳跃,激起无数的浪花。当罩中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时,一条大鱼就被罩上了。



云梦泽边缘的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涨渡湖远古时为古云梦泽的边缘,一派水乡泽国,数有“汛期一湖水,枯水一片荒”之称,历史上与长江相通。由于新洲境内大别山余脉的分支,在涨水季节,江、河、湖混沌一片,天水一色,横无际涯,从而构成了水网交错的涨渡湖区。同时,湖中的岗地则成为一个个湖嘴、孤岛、沙洲、泥滩、沼泽。沧海桑田,自然变迁,江河湖之间冲积平原时见袒露,逐年拓展,分布着大片的沼泽、泥滩、草场、芦苇。史料记载,南朝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著名的“五水蛮起义”就发生在涨渡湖区。元、明之季随着大量移民迁入,人丁日趋兴旺,百业进展,湖区遂呈一派“鱼米之乡”景象,据《新洲水利志》记载:在道光二十九年以前,涨渡湖不是湖,名“断天河”。据老辈人讲,古时长江东支河道就是现在的涨渡湖。现时双柳地(阳逻到大埠街之洲地),在当时系江中之沙洲。有诗记载:“狭长双柳古双流,一水分奔夹小洲。渐渐淤泥人不察,湖滩江汊演平畴。”历史上涨渡湖区最大面积达280平方公里。

涨渡湖不仅仅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她还承载着浓郁的历史情结,因而显得更加凝重与沧桑。涨渡湖区承有西汉古墓群和乌龙镇旧址,还是鄂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是武汉地区最完善的抗日根据地。在大革命时期,新四军第五师领导人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湖中芦苇荡里安营扎寨,指挥民主抗日运动。湖中莲花畈湾,有一棵古老棠栗树旁树立着"树下哨兵"四个大红字汉白玉石碑,“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园”就建在这里。



灾区到生态景区的大逆转

回顾涨渡湖的历史,我们忘记不了的是几代人为之奋斗的历程。如今的涨渡湖,人们已把她从一个严重的血吸虫病“灾区”,演绎成为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上世纪50年代,为围湖造田和消灭血吸虫病,

湖区大规模地进行围垦,涨渡湖水面面积由原来的155平方公里萎缩到40平方公里,与长江的联系被人为切断。湿地功能衰退直接导致江湖之间水生生物交流中断,生物多样性下降,据统计仅鱼类就减少25种之多。2003年2月中旬,世界自然基金会通过对涨渡湖地区的综合考察,把它列为该组织湿地保护WWF长江项目的示范点,涨渡湖湿地正式确定为武汉市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针对涨渡湖生态的破坏,科学工作者们进行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涨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其基本理念是“重建江湖联系,恢复生命网络”。不断开展退田还湖,替代产业。为恢复涨渡湖湿地生态,自2003年6月起,世界自然基金会每年投入一定的滚动资金,在涨渡湖周边5个村发展绿化种苗、雷竹、果树及水产、水生等替代产业。由于涨渡湖不断实行产业结构调整和退田还湖,2004年春节前后,涨渡湖迎来了万只红嘴鸥,大群大群的红嘴鸥在湖中栖息,时而在空中飞翔,时而在水中游动。为加速涨渡湖生态环境建设,2004年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涨渡湖灌江纳苗阻螺工程,并在今年6月该工程启动运行。6月15日,涨渡湖首次在鱼汛期进行灌江纳苗,使阻隔50多年的江湖再次连通,恢复湿地自然生态。当日,随着闸门启动,长江水通过灌江纳苗阻螺工程入湖。同时世界自然基金会及省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将1020万尾由涨渡渔场培育出优质鱼苗全部放流长江,补充长江日益减少的鱼种资源。

今天,涨渡湖的建设正朝着科学发展的轨道迈进,逐步通过发展替代产业、生态恢复与改造等措施,与当地社区共同探索湖泊湿地多种可持续利用模式;恢复长江与湖泊的生态和水文联系,同时推动小流域综合管理,防洪减灾,恢复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涨渡湖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迎来“四处野鸭和菱藕,碧波绿树观鱼跃”的湿地生态景观和经久不衰的红色旅游新区。

17

主题

3512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153
经验值
-1376
发表于 2011-10-15 1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9451687340508704218_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4-3 06:24 , Processed in 0.256397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