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3033|回复: 7

端午节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881

回帖

14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906
经验值
1802
QQ
发表于 2012-6-20 09: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湖北武汉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基本简介
端午节(英文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称为端阳节,为每年的农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贵州、四川一带,端午节又分为大端午与小端午。小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时至今日,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QQ截图未命名.jpg

176

主题

881

回帖

14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906
经验值
18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名称由来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纪念屈原
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881

回帖

14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906
经验值
18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节日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纪念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女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881

回帖

14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906
经验值
18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粽子.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6

主题

881

回帖

14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906
经验值
1802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6-20 09: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诗词作品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已酉端午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端阳采撷(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5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130
经验值
698
发表于 2012-6-20 12: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借版主的贴,大家来接龙晒端午公司福利咯~

我开始:200元现金或等值超市卡,无粽子皮咸蛋等礼包~

悲催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回帖

0

精华

见习水手

积分
11
经验值
9
发表于 2012-6-20 15: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武汉端午节旧时叫作“踏龟节”。
清代道光年间,端午那日,武汉全城老幼,呼朋引伴,去往大别山,称作“踏龟”。清代游历汉口的儒商范锴作《汉口丛谈》有云:“五月端午节,估业家各停作一昼,剧饮歌呼,招朋结侣,齐上大别山,谓之踏龟,盖大别山俗呼为龟山也。”
今日汉阳城内,还存大别余绪一脉,就是被叫作“龟山”。龟山,在汉水与长江汇合点的西南侧,前临大江,北带汉水,东西全长1800米,海拔高度90.02米。古名大别山,又有鲁山、翼际山、梁城山等别称。龟山一山带两景,又有晴川、铁门关、南岸嘴殊色名胜,加之三国洗马传奇,仍然不失为端午“踏龟”好去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15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130
经验值
698
发表于 2012-6-20 16: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云深不知处~罪过罪过,打扰清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2-6 01:56 , Processed in 0.284447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