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1767|回复: 0

成立专业公司 将“非遗”推向市场

[复制链接]

218

主题

29

回帖

0

精华

高级水手

积分
718
经验值
471
发表于 2012-8-30 08: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湖北武汉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竹痴”徐海清

2.jpg

在武汉“非遗”展厅内,沈松柏正在现场剪纸


长江商报消息 “非遗”艺术品越来越被市场看好和接受。但勤奋、悟性、寂寞是制约非遗艺术品发展的三大瓶颈,枯燥乏味年轻人不愿学,导致手艺难持续传承和创新。

“非遗”若想继续传承下去,市场化是大势所趋,不少城市已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武汉,三位“非遗”传承人经包装、推广后,一年的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但武汉市共有99项市级“非遗”、84位传人,目前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仍处深闺。如此大的市场及资源,武汉“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示中心应运而生,今日将正式挂牌,以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对“非遗”传承推广。

“竹痴”徐海清

作品人人爱却少有成交


新洲南安街的“天艺阁”,是雕刻家“竹痴”徐海清夫妇的工艺品店。闹市之中,与食品店、化妆品店相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有几分大隐隐于市的风范。留着浓密大胡子的徐海清性格耿直,是个不折不扣的杂家,雕刻、油画、国画、烙画、书法无一不精。

完成一件作品,少则2个月多则1年

在徐海清店里最多的是楠竹。常人眼中普通的竹子,在选材时却是极为讲究的。四年左右的生长期,形状饱满,壁要厚。且一根竹子只有下部不到2米的一截可用。去皮、打磨、防腐等处理也只是准备工序。

重头戏在于构思。原以为竹雕上的图案只是临摹,可事实并非如此,将脑海中的构思绘于竹筒上,难度之大可以想象。而接下来的浮雕、透雕、圆雕、篆刻等技法近十种。

除了吃饭睡觉,徐海清大把时间都花在雕刻上。而完成一件作品,少则2个月,多则1年。

作品被赞“具备特异功能”

徐海清的作品走进大众视野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参展。2011年元月,参加湖北省政府“荆楚文化走澳洲”系列展演活动,赴澳大利亚悉尼展出竹雕作品,得到外国艺术界同仁的高度评价。武汉市一位领导慕名来访时,开着玩笑感叹:“你肯定是有特异功能,不然怎么做得出来。”

但面对现实的市场,徐海清则很不满意,顾客们对他的作品都是爱不释手,也都会主动开价,100元到500元。对此,徐海清总是默默地将作品收到里屋,不愿再拿出来。

家中永远的“反对派”

生活的压力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徐海清一家也不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扑在竹雕的创作上,经济上的负担使得家人有时都无法理解他的这份“痴气”。虽然作品屡获大奖,并被业内充分肯定,但徐海清夫妇的生活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儿子到外地求学,开销也越来越大,“虽然有些慕名而来的人愿意花大价钱买他的竹雕作品,可是这样的人毕竟是少。”徐海清的妻子说。

大学教师爱上剪纸
业余爱好年创收过百万

拥有联合国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中国工艺美术最高奖“百花奖”得主等光环笼罩下的他,令人很难想象,他是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素质教育中心的一名教师,从事民间剪纸的研究及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将传统剪纸玩遍世界

在汉口的工作室,一把普通的剪刀被沈松柏握在手中,就如同其身体的一部分,一张层层折叠的红纸,在不到1分钟时间里,一张圆桌大小、精妙绝伦的“寿桃图”剪纸就惊艳亮相。他的技艺足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件作品往往蒙上双眼或是将双手背在身后,也能轻松完成。

沈松柏说,自己玩剪纸近40年,最初是源于偶然帮朋友剪了个“喜”字。他曾先后随中国文化代表团、湖北文化代表团、武汉政协代表团出访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据透露,下月将在美国举行的“武汉周”活动,武汉受邀的七人中,沈松柏是唯一一名带着作品前往,并将在现场进行表演的武汉民间艺术家。据了解,此次随团前往美国行程半个月,沈松柏将分别在美国旧金山国家博物馆、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剪纸作品展示及表演。

一年售出作品过百万元

沈松柏的作品走向市场已有时日,用他的话说,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以前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以往,他的作品除了销售给慕名而来的市民、外国友人,还有一大部分是出国留学的学生,临行前会购置一些作为礼物送给外国人。临近节假日时,偶尔也会有商家前来商谈定制贺卡,挂历等等剪纸艺术品。

“剪纸虽是一门传统技艺,但要与现代接轨,只有从内容、形式、手法、材质等方面创新,才会有生命力。”近年来,沈松柏的作品除了题材创新,还从技法甚至选材上创新,“红色的纸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用青花瓷色则更耐看”。

据透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的作品订单金额达到近百万元,“省市领导出访国外,不少都是我设计制作的剪纸。”而他的作品从数元至数万元不等,“既有高端,也要平民化”。

◆现状◆

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制约“非遗”产业


越是精湛的手艺就越难传下去,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难以存续的原因。勤奋、悟性、寂寞,是制约非遗艺术品发展的三大瓶颈,枯燥乏味的创作,年轻人不愿学,难以坚持,手艺也难传承。

“都想把自己的手艺世代延传,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交接的过程却极其困难。”对于绝活的传承,徐海清十分坦率地道出了自己的困惑。据介绍,近年来找到他拜师学艺的不下10人,但留下来的却只有2人,学得最短的一名徒弟仅仅呆了三天,因受不了枯燥而离去,“需要较好的美术功底,天赋和悟性,年轻人往往耐不住寂寞,做这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徐海清将希望寄托在即将读高三的儿子身上,目前儿子正在学习美术准备高考,尽管很希望儿子成为未来的接班人,但他们还是会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强求不来,现在最关键的是帮他打好美术绘画的功底,以后再想转行来做这个也还来得及。毕竟他有一个老师就在家门口。”

沈松柏介绍,武汉从事剪纸艺术创作的不下300人,但大多年龄偏大。虽然自己的学员达到5000人,但基本都是学生,能否坚持下去很难说。

◆探索◆

助传承人闯市场

销售500万元


“非遗”若想继续传承下去,市场化基本上已是大势所趋。据了解,武汉市共有近百项市级“非遗”、84位传人,其中进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就多达10余项,无论从量还是质上均占有优势。但目前他们的作品绝大多数没有进入市场。

早在去年9月,武汉旅发投集团便首期投资500万元,启动“非遗”项目策划、生产和营销“三位一体”的产业开发模式,先后与国家及省市“非遗”传承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龙从发、任本荣、沈松柏签约合作,将其作品包装,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打入市场。

仅今年截至目前,该公司“非遗”产品开发大客户数十家,“非遗”产品销售已经初具规模,收入已达300多万元。加之去年的收益,已远超500万元。目前已形成包括汉绣、剪纸、木雕十二大项、近两百个品种的“非遗”产品体系。

◆呼吁◆

生产性保护

搞活“非遗”


政府在“非遗”的市场化道路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这一点上,深圳走在全国前列。依靠政府政策及资助,通过市场化运作,保护、传承传统民间技艺,就是当前最有力的“非遗”保护方式。

据悉,深圳是全国率先划拨资金支持“非遗”传承的城市,每年会有200多万元“非遗”保护基金,一方面用于保护无法市场化的“非遗”;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可以与市场挂钩的“非遗”,会面向市场,进行标准规范地生产和推广,以便可以开发性保护。在武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也濒临灭亡,去年年底,武汉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文化遗产协会,基本建立起国家级、省市级“非遗”保护体系。有专家认为,“非遗”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失去即面临消失,目前最需要做的是把现有的项目进行保护、传承并继续深入调查,挖掘具有生命力的“非遗”资源。

第二届中国文保十大杰出人物、武汉民俗专家刘谦定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非遗”已从以往的全民需要,逐渐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

“文化推动经济,经济促进文化,是双赢关系。”刘谦定呼吁,政府应号召社会人士、企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用市场和资金优势将有潜力的“非遗”产品推向市场,而最行之有效的保护方法是生产性保护,让“非遗”呈活态在市场中生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1-18 19:50 , Processed in 0.25594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