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六旬卖鱼翁,写成22万字小说《鱼贩吟》,一上网点击率过万,小说即将出版
陈海燕:一个朴实农民的文学梦
青年时代痴迷文学从写诗到准备写小说用笔写出的22万字小说老婆眼中:他就是个“疯子”记录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陈海燕每次修改《鱼贩吟》,都要用整整一大叠的纸
卖鱼的陈海燕成了阳逻街集贸市场的红人
陈海燕每次修改《鱼贩吟》,都要用整整一大叠的纸。 卖鱼的陈海燕成了阳逻街集贸市场的红人。 58岁的陈海燕,家住新洲区阳逻街高潮村爪子湾126号。他当过兵,当过代课老师,种过田,后来以卖鱼为生。就是这样一个地道的农民,一直有个作家梦。 有空的时候,陈海燕就在家里写写画画,在报纸上还偶然发发文章。4年前,他萌生写小说的念头。随后,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出了一部22万字的小说——《鱼贩吟》。 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陈海燕觉得,自己有责任记录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今年4月,他请人将手稿输入电脑,参加了网络小说竞赛,小说一上线就获得1万多的点击率,并联系了出版商即将出版。 21日,记者前往新洲区阳逻街,采访了陈海燕,从他的身上能看到一个新时代农民闪耀的智慧之光。 21日,记者来到阳逻街集贸市场,随便找人一问写小说的卖鱼人,大家都知道,并且很热情地将记者带到陈海燕的鱼摊前。 陈海燕正在给顾客称鱼,记者说明来意后,他放下手里的鱼站了起来,不到1.7米的个头,有些瘦,一双手因长期泡在水中,有些变形。 “他可是名人了。”附近肉铺摊子的程师傅说,别看海燕不像作家,写的小说却红得很。自从海燕的小说上传到网络后,附近的人都知道市场有个卖鱼的会写小说,还经常有读者来市场看看,作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青年时代痴迷文学 当记者问及陈海燕为何想到写小说,他用了“痴迷”一词来形容自己对文学的热爱。 陈海燕说,上学时,他就特别喜欢语文,喜欢读书,在学校里一直都是文艺骨干。 那个年代,学校都会让学生自己办黑板报,写什么,怎么排都是学生自己负责。“特别锻炼人。”陈海燕说,每次办黑板报他都是主力,自己会写些诗歌、散文刊登在黑板报上,其他同学写的东西都要经过他修改。每次看到自己的“大作”让同学津津有味地读着,心里别提有多开心。 陈海燕说,上学时家穷,买不起书,农村也没图书馆,只有找同学借。一些同学家长在镇里上班,家里会买些小说,那时他看得最多的就是《红岩》、《青春之歌》等革命书籍。后来,入伍后,才逐渐读到托尔斯泰、泰戈尔等世界大师的作品。 从写诗到准备写小说 陈海燕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特别喜欢诗歌,《诗刊》杂志他每期必看,在部队里也因为经常写诗,成为了连队的文艺积极分子。 “1975年当兵后让我更多地了解了诗。”陈海燕说,高中毕业后,当时参军是时尚,他也选择了进部队,成了河南某部队的后勤兵。部队里书很多,训练结束后,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特别是诗集。因为身在部队,让他特别能体会那些守卫边防诗人写出的那些凄凉的诗意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 1980年转业,陈海燕回家乡当了民办教师。结婚后,他把家安到了阳逻街上。除了和老婆一起种田外,开始了贩鱼卖鱼生意,后来在集贸市场弄了个固定摊位,夫妻两人卖鱼,这一卖就是30年。 “后来,看诗的人越来越少。”陈海燕说,诗是语言的精华,但是能懂的人越来越少,改革开放后,生活节奏加快,没有人愿意慢慢品味诗的味道,刊登诗歌的书籍、报纸也少了。这也让原来还在报纸、电台发表过诗歌的他也不再写诗了。 记者看到,陈海燕收藏了20多年当地电台寄给他的稿费单,他都没有去领。陈海燕说,他写诗不是为了钱,就是喜欢,这些东西要留着纪念。 不再写诗的陈海燕开始酝酿写小说。他都把自己的感想、身边的趣事记录在本子上,为后来写小说做准备。 用笔写出的22万字小说 陈海燕说,每天在市场里卖鱼,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都是非常普通的人,但生活的艰辛没有让他们屈服,他们能最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30多年带来的人生悲喜。当然,自己的人生也是一样值得记录。 “我说写就写。”陈海燕说,2008年4月开始正式撰写和自己生活经历相似的小说《鱼贩吟》,通过一个鱼贩亲身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前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群鱼贩子的苦乐年华,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给农村、农民带来的欣喜变化。 陈海燕说,他不会电脑,就用笔写。白天凌晨4点起来卖鱼,下午收摊后,还要带孙子,一天的事都做完了,差不多是晚上8点钟,自己就关在房间里写小说,一晚写个800多字,灵感来了就能写1000多字。每晚都会写到凌晨转钟,睡3个多小时又起来做生意。 “整整写了4年。”陈海燕说,现在基本完工了,大改了3次,每次都是厚厚的一叠纸,在纸上改,改了又重新抄一遍,至于小改,那就不计其数。 陈海燕说,今年4月,网上举办网络小说竞赛,他参加了,请人将22万字的小说输入电脑后,他儿子再帮他上传到网上,效果不错,一下就有1.3万的点击率。 老婆眼中:他就是个“疯子” 21日,记者在鱼摊见到陈海燕时,他的老婆陶华珍正和他一起在卖鱼,当得知记者来采访陈海燕,陶华珍甚是不解。 “这样的疯子你们也要采访。”陶华珍说,他们都是农民,每天卖鱼都忙得不得了,他还要写小说,“像个疯子一样”。 陶华珍说,海燕每晚写到半夜,第二天还要做生意,快60岁的人了,怕身体吃不消,家里人都劝他不要写,但是没有用。特别是卖鱼的时候,他经常站在摊子前发呆,人家来买鱼,他动都不动,像着魔一样。 “那是在构思,你不懂。”陈海燕接过老婆的话说,平时他除了收集一些素材记在本子上,还经常利用做生意的时候构思,想想下个情节该怎么写,想着想着人就进入了自己的小说中。 记者看到,陈海燕用于记录平时所见所闻所想的笔记本就有4个,密密麻麻写满了字,还有一些白纸上也写了不少素材和资料。 陈海燕说,平时只要有什么想法,看到什么事情,他觉得有价值的就写在本子上;有时本子写完了,没来得及买,随手就抓起身边的白纸、烟盒等东西,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他说,灵感来了,不写下来可能就忘记了,这么多年为写这个小说都做了数万字的笔记。 记录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记者看了陈海燕的小说《鱼贩吟》,这本小说的语言通俗,文笔朴实,感情内敛,写透了带有生命质感的个人史、乡土味,淡淡中见真情,独具本土风味。 陈海燕说,作家为了创作都需要去体验生活,而他本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人,完全可以写出好的小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谁来记录这些普通的历史呢?”陈海燕说,他觉得自己就应该承担这个责任,记录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小说准备出版。”陈海燕说,小说已经和相关出版商签订了出版协议,属于自费出版。当然,他也理解,毕竟自己不是著名作家,甚至不能算作家,出版商想避免风险也对。他家里生活条件也不错,出点钱出版也可以,说不定就火了。“人家莫言不都得诺贝尔文学奖了,他的学历还没我高呢!哈哈”。(线索人陈先生100元) 陈海燕的小说用词朴实,但是不乏哲理,《鱼贩吟》第十章中写道:生活本来平淡如水,放一点盐它就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是甜的,放一点醋它就是酸的,放一点咖啡它就是苦的,放一点茶它就是香的……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你自己。 采访中,记者能感受到陈海燕的朴实,开朗和对生活的热爱,一个爱诗、爱文学的人,不可能不爱生活,他家的生活因为改革开放变得越来越好,也祝愿陈海燕的文学梦能够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