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老憨 于 2013-2-4 13:30 编辑
在物理光学中,认为色彩的不同,对比色阶的差异,一切均源于物体对光源全色的吸收与反射。理论上,光照在景物上被吸收得多,则反射会少;如果全反射了,则认为吸收为零;如果全吸收了,则认为反射为零。在这当中,总有一段的光影色阶,在大多数情形下使景物最适合观看,这就是中间灰色调。
如果用测光表来测量,将景物中的亮色调(白)、中间色调(灰)、暗色调(黑)混合后,计算出景物综合光反射率,就为18%。俗称:18%灰,或者说18灰。据此,所有相机的测光就是以18%中间灰为光反射率基准,确定相机的快门和光圈值的曝光组合。其结果,相机的测光是精准而死板的。在测光范围内,景物光反射率超过18%,就认为对象太亮了,即过白了,就自动减少曝光量,把曝光组合拉回来,拍摄得到的照片将会是一张欠曝的照片,白色的背景看起来会显得发灰;如果景物的反射率低于18%,就认为对象太暗了,即黑了,就自主增加曝光量,就把曝光量组合顶上至18%的曝光量。拍出的照片往往会过曝,黑色的背景也会变成灰色。 这样一来,遇到曝光量接近反射率18灰的景物,则相机表现得尽忠职守,完美再现景物。
但现实总不会那样令人随心所欲,经常是千变万化的。使得拍出来的片子,该黑不黑,该白不白。常常感觉是一片灰蒙蒙的,不论你拥有尼康D200还是佳能5D,也不论你的机子中拥有点测光、加权重点、中央评价测光等。就是再高档的相机,这时也会表现出一个木瓜脑袋的本质。
最终的曝光组合,还是得让色友你来决定。是不能全信相机的。所以依照相机的测光数据,再根据眼前的具体状况,及个人对光影、色彩、审美的观念,来决定最终的快门和光圈。否则,人人都能成为摄影大师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四字经:白加黑减。即通俗一点说法:过白的景物,让它更白,加光;过黑的景物,让它更黑,减光。
片子的光影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对18灰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你的判断正确与否,决定了你对出片成因的把握能力。这需要学习和历练。所以在拍摄白色物体时、或白色物体、浅色物体、明亮天空所占比例较大时,就需要在照相机的自动曝光基础上增加曝光量。在景物中黑色、暗部、深颜色物体所占的比例很大时,需要在照相机自动曝光的基础上减少曝光量。
现在数码相机好用多了,取景或回放时调出“直方图”便一目了然。但是,如果能掌握曝光补偿的基本原则,就可以实现小范围的逐级补偿,大大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这里有个大概的景物反射率和增减曝光,参考数据列表如下:
银质研磨镜面反射率:92% 曝光补偿加档:2档以上; 纯白布 反射率:80~85% 加档:2档; 新降白雪 70~74% 加档:1~2档; 白色墙面 60% 加档:1~2档; 木 板 45% 加档:1/2~1档; 灰色漆 20~30% 加档:1/2~1档; 嫩 叶 20~25% 加档;1/2~1档; 红色砖 20% 正常 明亮砂石、岩石 18~24% 正常 明亮绿叶 15~20% 正常 黑色漆 10% 减档: 1/2~1档; 阴暗砂石岩石 6~10% 减档: 1档; 暗绿叶 1~10% 减档:1~2档; 黑色纸 1~2% 减档;2 档以上; 黑色天鹅绒 0.5% 减档:2 档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