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0773|回复: 0

枯枝树蔸成艺术品 新洲教师巧变废材为“教材”

[复制链接]

397

主题

310

回帖

9

精华

大力水手

积分
627
经验值
-80
发表于 2013-7-13 09: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jpg

周水应老师根艺作品“留得残荷听雨声”。

农民当作烧柴的枯老树蔸,在有心人眼里却是上好的艺术品。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没从上过学,陪着儿子四处搜集各种树蔸,助儿子完成了一系列的根艺佳作。儿子也藉此当作另类“教材”来教导学生。


老母陪着儿子琢磨树蔸


昨天,新洲区李集街张店中学47岁周水应老师介绍,2009年7月,邻居正要将一个大树蔸劈了当柴烧。一刹那间,他突然觉得:这树蔸真美。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一个破柴火蔸子有什么好!他母亲温翠娥,当时71岁,却一眼看出树蔸上有鹿、蛇等6种动物的图像。在没有修整之前,这只是神似。很难理解,一个从没上过学,更没受过美术教育的老人,也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细胞。于是,他与母亲将树蔸抬回了家。这个“群兽戏乐”,成为周水应的第一件根艺作品。

此后,老母亲和他一起搜集树根,有时还帮着抬回来。再根据树根的外形,陪着儿子琢磨,给一个个枯死的树蔸注入灵魂……2年前,母亲患病去世。周老师将对母亲的思念,都转化在一件件作品中。


根艺作品成为“教材”


目前,他已完成80多件根艺作品,有人慕名求购,他一件也不卖。这些作品成为他最鲜活的教材。

有一次,他在挖一个大树蔸时,无意捡到一节很像枯荷的根,准备做一个“枯荷图”。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配齐了另一枝枯荷和一个莲蓬,再配上基座,就成了“留得残荷听雨声”根艺(右图)。有了这个“载体”,学生们能够最为直观地理解李商隐的唐诗意境、红楼梦的伤情别离。这样别开生面的美术课,让学生们很新奇,也很陶醉。

通过根艺,他能给学生讲解“生物学”知识:有些刺槐会出现一些树洞,这平添了艺术之美。究其根源,是蚂蚁啃咬后的蚊酸造成的。学生大为惊讶,没想到小小蚂蚁也有这么大的能量。再比如,有些枯死的树干,树的年轮像花一样好看。原因是,有些年份雨水比较充足,树木生长较快,其腐烂的程度快一些,于是这种不均匀成就了一份美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4-4 02:00 , Processed in 0.303843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