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秋日的涨渡湖湿地静谧安详,一派天然。
新四军老战士、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黄冈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长江地委书记的原教育部长刘西尧,在他的很多回忆文章中都曾写道:“涨渡湖抗日根据地,是新四军第五师东进的基地,转战大江南北的桥头堡,同时也是东进南征的前线阵地。王震、王首道同志率领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北返时,也是从这里北渡长江再次与新四军第五师主力会合的。这块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提供了不少的干部、兵员及财力物力。”怀着对革命前辈崇敬的心情,我们踏上了通往涨渡湖区的旅程,去探访当年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开始了我们在新洲涨渡湖的红色之旅……
涨渡湖曾是古云梦泽的边缘地带
涨渡湖在长江中游北岸的武汉市新洲区境内,与大江毗邻,西接汉口,东连黄州。过去的涨渡湖与长江混为一体,素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即纯指主湖水面涨渡湖,和泛指其周围包括今天黄州、团风等县市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子湖统称。 据有关史料记载,涨渡湖过去曾是一片沼泽地,远古时为古云梦泽的边缘,一派水乡泽国。由于新洲境内大别山余脉的分支,数条黄土岗、岭形成了举水、倒水、沙河三条长江支流,在河的入江口,涨水季节,江、河、湖混沌一片,天水一色,横无际涯,从而构成了水网交错的湖区。同时,深入湖中的岗地则成为一个个湖嘴(半岛)、孤岛、沙洲、泥滩、沼泽甚至还有一座小小的晒雨山。沧海桑田,自然变迁,江河湖之间冲积平原时见袒露,逐年拓展,分布着大遍的沼泽、泥滩、草场、芦苇。年深日久,水土肥沃,水陆动植物日益繁茂。据近年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在这里出现,汉代有大批移民寄籍于此,繁衍开发。史料记载,南朝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公元451年),著名的“五水蛮起义”就发生在涨渡湖区。元、明之季随着大量移民迁入,人丁日趋兴旺,百业进展,湖区遂呈一派“鱼米之乡”景象,历史上涨渡湖区最大面积达280平方公里。
武汉地区最完善的抗日根据地
从新洲区邾城去涨渡湖区不过十几公里的路程,我们乘坐的汽车不一会儿到达了湖区的第一个湾子——莲花畈,迎面湖区公路旁有一棵古老的棠栗树,看上去树龄有几百年了,树身已有很大的空洞,但还是枝繁叶茂,生机勃勃。新洲人都知道,到了大树,就进入了湖区。棠栗树旁树立着“树下哨兵”四个大红字汉白玉石碑,“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园就建在这里。据当地老人讲当年涨渡湖抗日根据地机关第一哨卡就设在棠栗树下,多名新四军哨兵的鲜血曾经染红了树下的这片土地。 1939年9月,国民党鄂东游击总指挥程汝怀勾结桂系一七二师师长程树芬在鄂东向我抗日游击第五大队机关驻守的麻城夏家山、芦泗坳等地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原、远播全国的“夏家山反共事件”。抗日游击第五大队在敌我兵力数倍悬殊下奋力突围,他们与国民党顽军斗智斗勇,一部分将士在张体学、文祥、漆少川、易鹏等人率领下冲破敌人重重包围圈,于9月6日前后来到涨渡湖莲湖畈。 莲湖畈当时是涨渡湖北面水域中一个似岛非岛的粘土洲,当地称之为“畈”。经中共黄冈中心县委研究,今后的任务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敌后,建立湖区抗日根据地。从此,在中心县委领导下,开创了以莲湖畈为中心的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 在湖区,我们访问到当年新四军老战士和当地老人,他们回忆,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以中共黄冈中心县委、新四军第五师领导人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张体学、刘西尧等人的正确指挥下,得到迅猛发展,仅在9个月时间内,开创了以涨渡湖为中心,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及游击区。在涨渡湖抗日民主根据地,先后有长江地委、鄂东专署、黄冈中心县委、中心县政府、中心县宪促会、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等领导机构,在湖区魏家淌、南山咀、竹子咀、李牌楼湾和滨湖咀等地还分别办了党训班、干训班,并在赤脚寺正式成立直属中心县委党校。鄂豫边区税务总局、鄂东(长江)税务分总局、鄂东交通分局(鄂东分兵站)、日本在华士兵反战同盟第五支部、鄂豫边区建设银行和第三印钞厂、后勤被服厂、修械所、鄂豫边区洪山公学、实验中学等单位都曾设在这块根据地上。 这块根据地正是在平汉路东的日军占领区,是孤悬在长江中游北岸,是中国GCD在中原开展抗日战争必须开辟的最重要的地区之一,这块根据地也正好在鄂东,与鄂中、豫南两根据地互为犄角,构成鼎足之势,互为策应,是鄂豫边区连成一片的战略支点,北抵大别山,南扼长江,是东进鄂皖边的前进阵地和后方基地,是跨越长江,南下鄂南、湘赣进而对武汉实施战略包围的跳板;由王震、王首道、王恩茂率领的359旅南下支队长驱直下鄂赣湘粤,涨渡湖区是他们胜利回师北返的桥头堡,也是武汉地区最完善的抗日根据地。
从生态立体林业到世界湿地保护区 由于过去涨渡湖区时常发生洪涝,建国后的一次中央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关切地询问涨渡湖区情况,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说:“我晓得那个地方,那里是有一条河(指倒水河)。”周恩来总理发出了“苦干两年,解决倒水问题”的指示。经过倒水河的改道直入长江和上世纪五十年代完善的长江干堤和举水干堤修筑工程,湖泊已与江、河隔离。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充分利用江河、湖泊资源,新洲区政府对涨渡湖制定了总体规划,综合开发。湖区农、林、牧、渔等生产、科研基地不断壮大,生态立体林业是这里一大特色。湖区运用半自然的生态林业湿地,成功创建林农、林、鱼、鸭、鸟等多种立体生态林业体系,成功经验推向全国,被定为国家级科研成果,并成为涨渡湖湖区旅游景点之一。 整个湖区由于地势平坦,紧邻长江,水量充沛,生态环境尤佳,无污染,长期以传统的农作物种植为主,环境保护一直良好,长年有10余万只鸟类在此栖息。2003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其列入世界湿地保护区,其规划修编程序已启动,这也是该组织继湖南、江西之后,在湖北启动的又一个湿地保护项目。初冬之际,如果来到涨渡湖,数不清的迁涉的候鸟将是这里的一大风景:高达二十余米的水杉和池杉,枝繁叶茂,遮天敝日;树上百鸟啼啭,数以万计的各种鸟类栖息其间;树下碧水微澜,成群结队的鸭鹅围绕在蓑笠翁的小舟旁欢歌。有游人赋诗赞曰:俯首观鱼跃,抬头辨鸟音。碧波浮绿树,水暖鸭天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