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7113|回复: 7

严辉文:上汉口记

[复制链接]

61

主题

69

回帖

4

精华

大力水手

积分
410
经验值
264
发表于 2017-1-26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儿时.jpg

       和许多阳逻人一样,汉口,是我儿时憧憬之地,是甜蜜之源,带有某种似乎与生俱来的神圣性。城市有城市的气息,有城市特有的味道。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莫过于随父母“上汉口”走亲戚。

       最初是名副其实的上汉口。父祖辈的老亲戚多集中于汉口三民路口的“铜人像”至六渡桥一带。那时听说“上汉口”就兴奋无比,在“铜人像”一带流连忘返的情景,立马浮现在心头。以至于一到学校放假,就缠着父亲或者祖母问 :几时上汉口?

       不知道现在的人们如何看待上世纪70年代的汉口,当时 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汉口就是车水马龙的车流,是汽笛轰鸣轮 船靠岸的码头,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是高楼林立的“好大一个塆子”,是热闹和繁华的代表,是绚丽夺目的万花筒,更是我 心中未来世界的理想模型。

       年幼的我,一度对街道、汽车着了魔,可以站在街头数汽 车数到废寝忘食。就连沿江大道上码头边那种工人站在车后面 操作的小型叉车,码头边运货的三轮车,我都百看不厌。因为 贪看风景,一出汉口码头,常常是被父母拉着,一步一磨蹭着 走的。到了亲戚家,木板楼房又让住惯了土坯房的我倍感新鲜。 我一面惊奇于城里人为什么喜欢楼房又是怎么用木板做成楼房 的,一面兴奋莫名地在木楼梯上跑来跑去,或许是为了证实这 确实是木头做的,结果让城里的亲戚善意地笑话 :“乡里伢冇 见过世面。”

       后来我竟然有了一段“上汉口”躲地震的奇缘。那是 1976 年夏天,不知怎么的,令人害怕的地震传言扩散开了。说起来 那年夏天怪异事情也多,日之夕矣,羊牛大多发着脾气不肯入 圈,就连鸡也不栖于埘了,我亲眼看见鸡们返祖一般变成了飞 鸟,也更乐于以树为家。傍晚时分,我常常盯着池塘边的蚊子 发呆,发现蚊子好像被某种力量指挥着大规模集结,缓缓旋转, 最后俨然变成了一个十分明显的黑烟囱。远远近近的村子里的 人都不再待在家里,而是住进了各家各户自己在田畈中搭建的 草棚里。

       一天我听见祖父和父亲商量 :“把文佬送到汉口姑婆家。” 翌日就付诸行动了,十来岁的我,作为这个家庭的长子长孙, 在弟弟妹妹们羡慕的眼光中,幸运地“上汉口”躲地震。这次“上 汉口”,目的地其实是武昌。现在想来,“躲地震”之所以躲进了武昌大东门附近的亲戚家里,大约是汉口那边的老亲戚住房 太挤的缘故。少不更事的我,心里几乎要感谢闹地震了。生活 转瞬就是两重天,不需要像在草棚里一样忍受闷热的天气和蚊 子的叮咬,也不需要整天干咽“泡粉”(过去农村人把细米炒 熟碾细而成的一种熟食)充饥。没有农村的脏和累,更重要的, 一“上汉口”,关于地震的恐怖谣言也就渐渐远去了。

       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暑假。亲戚对我很友善,也不怎么干 涉我,任由我整天在蛇山上闲逛。蛇山上的一草一木,就连当 时首义公园里的猴子也和我厮混熟了。在山上闲逛时发现了连 环画中所讲的历史人物陈友谅之墓,更是让我惊讶了许久,“汉 口”好玩的东西太多了。那一年夏天的地震传言终于随着异乎 寻常的酷热和干旱,随着那段悲壮莫名的苦难和幸福交织成的 历史一起结束了,我短暂的“汉口人”生活也就此拜拜。

       后来我成家了,怀着这份汉口情结经常挈妇将雏“上汉口”, 既是为了圆小时候的“上汉口”之梦,又是为了购物、吃小吃 和散心。与小时候“上汉口”不同的是,这是自己主导的散漫 闲逛,因而也逛出了新的经典路线。“上汉口”的起点是武汉 客运港,首站目的地通常是武汉商场,哪怕买不起,纯粹“发 眼睛财”,那也是节假日窥探武汉、亲近武汉,进城休闲的主 要节目。兼顾孩子小时对中山公园水上游乐之类特别感兴趣, 接着必须转场中山公园休憩。回程呢,哪怕兴奋中已有疲惫, 也要顺便到江汉路步行街扫货,才算不虚此行。

       再后来孩子在武昌上了大学,如今孩子也已在沌口工作。 我家“上汉口”的轨迹和目的地不可避免地发生大挪移。时而变成“上武昌”,生活游乐的目的地基本转向了武昌的徐东、 光谷、群光广场等多个商圈。时而又变成了沌口万达、体育中 心等处。城市越来越大,“上汉口”越来越频繁,“汉口”地域 越来越泛化。

       “上汉口”史也是交通工具进化史。小时候是在阳逻镇的 江边坐轮渡,每天只有一趟,上水行船需要大半天,跟着大人 从家里去江边码头排队买票候船,只有五更起,才不会误事。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汽车取代了轮船,每天可以有几十班次 客车的选择空间,“上汉口”开始从容多了。现在主要是自驾车, “上汉口”已如探囊取物一般便利,“上汉口”终于不再只是一 种梦想,不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而是生活常态之一种。

       每当我驾车“上汉口”时,都能看到汉施公路边轻轨21 号线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21号线正如幕后的演员一般,一 段一段地露出芳容。可以想见,不久轻轨21号线和规划中的 地铁 10 号线,将如同以汉口为中心的主城区伸出的有力臂膀, 将阳逻这个地理上不与汉口接壤的郊区小城紧紧揽入怀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7

主题

229

回帖

0

精华

高级水手

积分
964
经验值
724
发表于 2017-1-26 15:2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一辈人还是用汉口统称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6322

回帖

1

精华

中级船长

积分
15200
经验值
8679
发表于 2017-2-7 15: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楼主有着相似的儿时经历,可能是你结婚早些吧?孩子都参加工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03

回帖

1

精华

中级水手

积分
329
经验值
182
发表于 2017-3-15 20: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76年到武昌躲地震,在电影院听到下午4点有重大新闻的预告,后来准时听收音机。收音机里传来夏青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得知毛主席于1976年9月9日零时十分在北京逝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9973

回帖

0

精华

中级船长

积分
23480
经验值
13447
发表于 2017-3-16 12:4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乡下人都是将武汉统称为汉口的。老天爷啊,如果真的有地震的话,从阳逻跑到汉口去躲,那不是更危险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103

回帖

1

精华

中级水手

积分
329
经验值
182
发表于 2017-3-16 19: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秋神探 发表于 2017-3-16 12:46
当年乡下人都是将武汉统称为汉口的。老天爷啊,如果真的有地震的话,从阳逻跑到汉口去躲,那不是更危险吗? ...

长江沿线都称武汉为汉口,包括上海人也这样称呼。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水位公报》,也称武汉是汉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9973

回帖

0

精华

中级船长

积分
23480
经验值
13447
发表于 2017-3-16 2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东辉 发表于 2017-3-16 19:11
长江沿线都称武汉为汉口,包括上海人也这样称呼。
湖北人民广播电台的《水位公报》,也称武汉是汉口。

水位公报中 称汉口倒是没有错,那是因为武汉段的水文站就设在汉口,它就叫 “汉口水文站”,它报出的水位就是汉口的水位,这与乡下人或外地人将武汉统称为汉口,应该是两码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40

回帖

0

精华

初级水手

积分
92
经验值
49
发表于 2017-4-21 17: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4-3 05:28 , Processed in 0.302016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