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79432|回复: 112

阳逻在线推出新洲青年作家李少武新作《花朝风情》网络版

    [复制链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发表于 2010-5-27 17: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河南郑州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5-28 13:31 编辑

(本站讯 陶昱 郑丽丽)本站经过与新洲本土青年作家李少武老师协商,达成共识,得到了李老师的信任与许可。今日起开始推出李少武老师新作《花朝风情》网络版。
《花朝风情》一书系统而深透地探索了花朝节这一盛会的起源、演绎、影响,再现了鄂东历史风情和人们的精神物质追求,讴歌了朴实而勤劳的山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当今生活在物资日益丰富、方式渐趋现代的人们有如一股扑面的甘醇、善美、和煦、憨质的清风,给我们以很多的生活、社会、责任的畅想和启迪。该书极具收藏价值,欢迎广大网友及时反应阅读意见。
同时为打造新洲花朝文化,部分网友有收藏要求,本站经过与作家协商可以提供少量正版书籍出售给网友收藏。



作家简介:李少武,笔名枭翔,1965年10月出生,武汉市新洲区人。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自1986年开始发表小说处女作以来,迄今已在《湖北日报》、《武汉晚报》、《楚天都市报》、《大江文艺》、《芳草》、《作家文苑》、《烟火小说》、《金城》、《汉之南》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等文学作品近百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及省市文学大赛中获奖,多篇作品被报刊杂志转载或入编书籍。出版了幽默长篇小说《为了生存》,文学作品集《花朝风情》等书。
作者联系方式:
邮箱:lisw1026@163.com
手机:13294132543
QQ:1043979926

文章经过李少武老师本人授权,版权归李少武老师所有,如需转载请告知本人并注明出处。不断更新中……
http_imgload.jpg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花朝风情》序(一)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5-27 19:02 编辑

                                 序(一)
                                      王世益
   旧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朴的鄂东小镇,却有着久历千年、万花朝阳的历史传说。
   享誉鄂、豫、皖、湘、赣的旧街花朝盛会,延伸历史人文,辉映地域风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花朝盛会产生于旧街,旧街花朝自古风流。十里山水田园与古来花朝文化,相融成诗,演绎成俗,定格成一幅光照一方的风俗画影,成为鄂东千年不变的历史情结。旧街将独有的花朝文化人文景观,融入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近年,经过政府引导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旅游文化与物资交流的有机结合,逐步形成最具影响力的民俗民风精华之作。
   旧街花朝盛会,融千年文化,汇万里风俗,展九省货源,聚百万人流,今天与昨天交汇,现实与历史碰撞,传统与时尚并存,旅游与文化相融。年年的花朝会,百姓上庙祈福,逛集看戏,山民商贾进行土货交易。穿街而过的三庙河河滩两岸,延绵数里,帐篷千顶,商摊互连,“农”字特色市场交易群落,引来人流物流如潮。旧街花朝盛会,是旧街文化和旧街经济发展的经典之作,她向世人再现一个独具特色、颇具魅力的旧街文化、旧街经济的绿色桃源。
  《花朝风情》系统而深透地探索了这一盛会的起源、演绎、影响,再现了鄂东历史风情和人们的精神物质追求,讴歌了朴实而勤劳的山民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对当今生活在物资日益丰富、方式渐趋现代的人们有如一股扑面的甘醇、善美、和煦、憨质的清风,给我们以很多的生活、社会、责任的畅想和启迪。
谨以为序。
201035
(王世益: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政府区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花朝风情》序(二)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5-27 19:01 编辑

                                                                 
                                    序(二)
                                      易金莲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受人类社会结构和环境改变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形态的限制,导致了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狭窄的趋向,以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一千多年前,花朝节曾是汉民族和部分少数民族比较重视的节日,盛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时至今日,花朝节面临现代工业社会所产生的新文化形态的冲击,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正在被消解或代替,加速消亡。
       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地方保留了过花朝节的习俗,旧街就充分展现着花朝节的传奇色彩。旧街花朝节经历了无数战乱和社会变革,延续长达800多年而不衰。时至今日,歌繁花盛,风情别致,且越办越红火,越办声势越大,其影响远及鄂、豫、皖、湘、赣五省,堪称一奇。这不只显示了旧街花朝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富矿,亦且表明了其所蕴含的巨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旧街花朝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旧街人民数百年来社会文化活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亦可视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它蕴含着旧街传统民俗文化的最深根源,体现着鄂东大别山区域文化的原生状态,承载着旧街人民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
    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滋养,文化更需要现实的传承。如果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看花朝文化遗产现象,即发现它的活态流变性是其传承的一个重要规律。花朝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基本特性,决定了我们今天既要保护她的原生态,又要结合时代变化谋求发展。没有保护,谈何发展;而没有发展弘扬,保护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保护花朝文化遗产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开发利用其资源,挖掘其价值,在传承历史的同时,让她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李少武同志是来自基层一线的青年作者,多年来笔耕不辍,潜心问学。在《花朝风情》这本书中,对花朝节的历史及民风民俗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对旧街花朝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和独特价值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对旧街花朝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不乏有益见解,对旧街花朝文化遗产的开发也贡献了切实可行的方法。《花朝风情》内容详实,论证充分,较为完整地收集了旧街花朝节的相关史料,丰富了花朝文化的内涵,是花朝文化研究的重大成果。其应运而生,填补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方面的空白,对于指导我们进一步打造花朝文化品牌,开发花朝文化产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花朝风情》文笔流畅,图文并茂,不但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读性很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非物质文化遗产滋润心灵世界,是值得倍加珍惜的精神家园。随着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氛围的整体性养成,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存、发展环境将会得到改善。保护花朝文化遗产,弘扬花朝文化,是每个新洲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作为第一次系统勾勒旧街花朝文化全貌的有益尝试,《花朝风情》对于旧街花朝的申遗工作,善莫大焉!

2010120


(易金莲:武汉市新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第一章花朝节的起源及现今流行的花朝节介绍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5-27 18:59 编辑

    华夏传统节日大都与岁时节令密切相关,花朝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花诞、百花生日。此时草木萌青,百花或含苞或吐绽或盛开。先民或许是为了感激这些先期而至的春使,感激它们化去那一冬的阴晦,便以此日做祭。这天,各地的百姓,尤其是花农,都要祭百花以求庇佑。
  《辞源》有“花朝”条目,解释内容为:“旧俗以农历二月十五为百花生日,号为花朝节。又称花朝。”
   其实,花朝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不一致的节日。中原和西南地区以农历二月初二为花朝节;华北地区则以二月十二为花朝节;江南和东北地区又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与八月十五的中秋节相对,称为“花朝”对“月夕”。此外,还有以二月十八为花朝节的,这种现象可能与各地花信迟早有一定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第一节 花朝节溯源

一、花朝节历史概述

   花朝节,简称花朝,俗称“花神节”、“挑菜节” 等。它是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花朝节在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 。花朝节在公历中的日期是三月份,大致在“惊蛰”到“春分”之间。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百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吐绽盛开,定其中一天为“百花生日”是十分恰当的。
    在花朝节里,家家相邀出城踏青,人们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争观桃花,姑娘们禁不住会摘取鲜艳花朵插于发间,诚如清人钱大昕《练川竹枝词》所咏:“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折得缃桃刚一朵,小鬟偷插鬓云轻。”此日,人们还要“赏红”,即给花木系上绸带,或挂上红纸条,一时无数枝梢彩带飘动,形成独特的风景。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这是旧时江南民间庆贺百花生日风俗盛况的真实写照。夜间在花树枝丫上张挂“花神灯”,灯火与红花绿叶相辉映;青年男女女漫步花丛中,赏花谈情; 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吟诗作画……这是多么美的景象啊!
   花朝节期间,人们还要结伴到花神庙去烧香祭拜花神,以乞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有的地方还要举行“装狮花”、“放花神灯”、“点花灯”等活动。
   花朝节的形成时间至迟可追溯到唐代。因为自唐朝以来的历代典籍和诗文中,关于花朝节的记载及歌咏很多。如:
   唐代:司空图的《早春》:“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卢纶的《题念济寺晕上人院》:“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方干的诗云:“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镜。”
  后晋:《旧唐书·罗威传》载:“威每到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周处的《风土记》曰:“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南宋: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说:“东京二月十二日为花朝”。《陶朱公书》载:“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梁元帝花朝诗云:“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张正见花朝诗云:“诘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明代:田汝成《熙朝乐事》载:“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袁宏道《满井游记》一文中有:“燕地寒,花朝节后,馀寒犹厉。”
   清代:洪亮吉在其《花朝日阻风江口望采石太白楼,咫尺不得上》一诗中有:“今朝花朝无一花,今夕月夕亦无月。”
……
   宋代以前,过花朝节被人们视为高雅习俗,参加者主要是一些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并不过此节。人文墨客在郊游赏花之中,饮酒赋诗,寻欢作乐。自北宋开始,花朝节逐渐扩大到民间,增加了种花、栽树、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祭拜花神仪式

拜花神仪式
       明、清时期,北京的花农一般都住在右安门外南边草桥和丰台一带。据明人刘侗《帝京景略》载:“右安门外南十里桥,方十里,皆泉也……土以泉,故宜花,居人遂花为业。都人卖花担,每辰千百,散入都门、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孪枝……”
   清初,冯勋在《六街花市》中也说:“丰台种花人,都中目为花儿匠。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日,以车载杂花,至槐树斜街市之。”
   这些描述,记载了旧时北京地区种花业及花卉商业的一些情况。在花朝节这天,北京的“幽人雅士,赋诗唱和,并出郊外各名园赏花。”据说,当年清宫的“花朝宴”最为讲究,太监们在颐和园中用红、黄绸条装扮牡丹花丛,以使满园春色,霞光飞扬。慈禧太后一边品尝着花卉做的糕点,一边观看《花神庆寿》的喜剧。
   在北京丰台区,有一座花神庙,此庙坐落在丰台镇东纪家庙村北,是花朝祭祀花神的场所,同时也是丰台地区各花行会的会址。据说,这座花神庙始建于明朝,庙门上方曾悬有“古迹花神庙”的牌匾,庙内前殿有花王及诸路花神的牌位。传说洛阳牡丹等十二位花神因得罪了玉皇大帝,被打入凡间,花神们便来到京城南郊大地,使得丰台一带开满各种鲜花。人们为感谢花神对人间的恩赐,于是京都各花行集资建造了这座花神庙。
    在花卉中,牡丹、芍药素有花王之称。历史上,北京的牡丹是很有名的,而北京的牡丹又以丰台花乡的为最佳。优良品种有“官锦红”、“梨花雪”、“白玉带”等数十种。
    中国是花的国度。花朝节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是谁,说法不一。相传花神是指北魏夫人的弟子女夷,她餐风饮露,统领群花,被后人称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宋代张宗诲在《花木录》中称:“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神”。 明代冯应京在《月令广义·岁令一》中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汉代刘安《淮南子·天文训》载:“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鸟草木。”高诱注:“ 女夷者,主春夏长养之神,世所谓花神也。”而《夷坚支志》丁卷一0中也有花神的描述,是三位红裳艳丽的女子。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据传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公元690年—705年)。武则天嗜花成癖,每到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上行下效,从官府到民间就流行花朝节活动。在那时,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二月十五的花朝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这三个“月半”被视为同等重要的传统佳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8: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武则天游园赏花

   据民间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在花朝节这天,曾亲自到御花园中主持过“挑菜御宴”。
   到了宋代,花朝节的日期有被提前到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自《诚斋诗话》记载:“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又引《翰墨记》说:“洛阳风俗,以二月二日为花朝节。士庶游玩,又为挑菜节。”可见,花朝节日期还因地而异。
    清代,北方以二月十五为花朝,而南方则以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此外,旧时浙江绍兴、河南光山还有以二月初二为小花朝节、二月十五为大花朝节的民间习俗,如清光绪《光山县志》载:“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中华大地广袤辽远,从塞北到岭南,物候迥然不同,往往会出现此处“红杏枝头春意闹”,而他方则“花谢花飞花满天”的现象。所以,花朝节的具体日期因地而异,南方比北方提早几天是合理的。
    唐、宋时,花朝节在宫廷、民间流传甚广。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和普通百姓所乐道。全国解放后,花朝节祭拜花神习俗被政府认为是迷信活动,大力加以制止。由此,花朝节这一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慢慢被人民群众所淡忘。目前,花朝节仅存在于广西宁明、龙州一带以及白族、宁波和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除此之外,花朝节已鲜为人知,很少有人提及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二、花朝节习俗简介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5-27 19:06 编辑



   
   花朝习俗,各地不一。人们在花朝节除了要游玩赏花、扑蝶、挑菜、官府出郊劝农之外,旧时一些地方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代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到了清代,花朝节又有“赏红”之俗,清顾禄《清嘉录·二月》“百花生日”条言:“(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闺中女郎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谓之赏红。”清人张春华在其《沪城岁事衢歌》一诗中亦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除此之外,这天的习俗还有采摘荠菜花戴在头上(相传可保一年不头痛),文人墨客宴饮赋诗,男女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等。
   上海人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市人张花神灯,该灯通常以当地所产的可作伞面的半透明油纸糊成,上面刻着人物、花卉和鸟兽图案,形状有伞形、六角形等,故也称“凉伞灯”。出灯时用十番锣鼓,并有纸扎花枝、花篮,人们扮采茶女,杂沓而歌;后装台阁,小儿彩服乘坐。据清王韬《瀛□杂志》记载:“出灯多者,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或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不便出门的闺中女郎则剪五色彩缯粘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家食年糕,食后可以免腰疼,称为“撑腰糕”。
   浙江湖州人以二月二日为花朝。人们于百花生日这天,在每个花盆中插上一杆三角小彩旗,以表达祝贺百花生日的意愿。当地人认为此日下种、移栽、嫁接花卉,存活率最高,故种花者纷纷在此日工作。少男女少女们则在这一天食用露天米饭,即先将饭菜混合,一起煮熟后食用。农家还要从野地里挖一些绵绒头草(学名佛耳草),拌入糯米粉中,做成汤圆,祭供于灶台,以祈求神灵保佑。人们还祈祷此日无雨,否则,有雨就连下十二天,于百花无益,于农事有碍。
   南京人以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这天,人们剪彩绫为带,系于花枝上,举行悬彩赏红活动,并还要在花神庙系牲献乐,以祝花诞。
    湖南人在花朝日,民间男女女满岁后畜顶发,十来岁的少男女少女畜鬓发,还在此日穿幼女耳。穿耳是为了将来喜庆时佩戴耳环。穿过耳的幼女被认为成年后会花容月貌,到老长命百岁。
    东北人在花朝节这天,要为花神设置神位,用素菜祭祀花神,乞求花神保佑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九江人在花朝时,多举行婚礼,男女女蓄发冠笄,行成丁礼,仿古代仲春合男女女之爱的意思。
    宜春人则有文雅气,在二月十五日花朝节这天采集百花,酣饮赋诗,谓“赏花”;弟子学徒们争相给师长敬酒,谓“花朝酒”。
    山阳县岭南“下湖人”有在花朝节这天带小孩栽红椿树之举,传说此日植之椿木做成的家具,装粮虫不蛀,盛水不变馊。
    旧时武汉人在二月十五日花朝节这天,多举行婚嫁事。幼女穿耳裹足,也多选此日。但旧俗今已不再有。今天,武汉人把农历二月二十九日至三月二日(与传统的百花生日的时间大致吻合)定为国际梅花艺术节,每年在东湖风景区的梅园举行。梅花是武汉的市花,东湖磨山梅园达300亩,品种达135种。在春寒料峭时,磨山梅园漫山遍野的梅花飞丹流彩,金钱绿萼、白须朱砂、单雪垂枝、彩皮垂枝等珍贵梅树,展示出“横、斜、疏、瘦”之韵,透发着阵阵幽香,使人流连忘返。艺术节以梅会友,以梅抒情,表现了“花朝节”新时代的内容。
    在江西宁都客家族聚居地,自古至今花朝节有吃擂茶的习俗。这天吃擂茶是女人们聚会谈天,交流感情,庆贺花神生日的盛事。
    在苏州,花朝日这天,人们要在虎丘花神庙前宰杀牲畜,祭祀花神,恭贺百花生日。这天清晨,寺院庙宇香烟缭绕,钟鼓齐鸣, 年轻的妇女们穿红戴绿,手捧鲜花来庙堂祈祷花卉繁茂、万紫千红。不少妇女还头插蓬叶,祝愿自己青春常在。因为民谚中有“蓬开先百草,戴了不老”的说法。这天夜里,人们要提着各种形状的“花神灯”,在花神庙附近游转,以延伸娱神活动。苏州人认为花朝宜晴,晴则百果结实。俗以木棉花为花王,以十二日为开花日,十三日为晾花日,十四日为收花日。谚云:“开花好不如晾花好,晾花好不如收获好。”
    在河南,开封花朝之日是举行民间“扑蝶会”,优胜者可获大奖;洛阳是不管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花朝节这天都要到龙门石窟等处游玩,挑食野菜,品尝时鲜;商丘人则注重天气与丰收的关系,以花朝日之阴晴,占卜全年小麦与果菜的丰收。谚云:“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日。”这一天,切忌有雷雨。民谚曰:“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
    在广西龙州、宁明等地,青年男女女在花朝节这天,聚集平坝对歌,歌中必有歌颂百花仙子的内容,唱到情深意浓处,则互抛绣球,流连忘返。
   花上花哟花上花,山川平坝开满花。
   红花绿花金银花,笑迎一年四季春。
   这是云南大理人在一年一度花朝节里所唱的歌。每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早起的人们将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各户把自家的盆裁花卉摆到大门口,各种花卉户户相连,连成条条花街,形成了座座花山。花巷花山,错落有致,整座城市成了花的海洋。这天,远近各村寨的青年们都身穿节日盛装,赶到大理城赏花觅知音。姑娘小伙们三五成群,兴致勃勃地穿行于花间,与整个花街溶为一体,构成了“人在花间游,花在人中笑,二者相媲美,难分谁更俏”的动人画面。年轻人借花朝节之机寻找意中人,他们在一起对歌跳舞,借花喻人,寻找佳偶。
   世代居住在大理的白族人素有爱花的优良传统,享“家家流水,户户养花”的美誉。他们举办花朝节,传说是为了求得来年风调雨顺,能够适时播种和收获。如果花朝节期间恰遇风雨天,人们反倒格外的高兴,觉得花仙有灵,热情的人们会迎风起舞,冒雨欢歌,反映出白族人民健康的生活面貌。
赏花是生活中的一种雅兴,中国人在赏花方面所积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其丰富,旧时流行于各地城乡的花朝节赏花习俗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开、绿枝红葩的时节,为花朝节的活动提供了繁丽丰硕的天然背景。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用红布条或红纸束缚花枝,许多种花人家亦将彩帛、红纸等悬挂在花枝上,谓之“赏红”或“护花”。众多的花农花贩及从事其他种植业的农民,于此日会集花神庙前,杀牲供果以祝神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成群结队的游客前来观看,形成热闹的庙会场景。好事者或择园亭胜地举办类似今日花展的“斗花会”、“扑蝶会”,或于夜晚聚众提灯游行。
    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流变为更加绚丽夺目的时令性花市花展,群众性的赏花风潮往往经月不退,远远超过了古代的一日之期。但是,若追溯这一传统习俗的来历,竟是掩映迷离,令人看不清楚。
据《广群芳谱》所引《翰墨记》、《秦中岁时记》得知,过花朝节的习俗在唐代已经流行于长安、洛阳等地。《博异记》、《镇洋县志》还为其起源提供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唐朝天宝年间,有位名叫崔玄徽的花迷,远近闻名。某年二月之夜,一群百花之精幻变的艳丽女子入其花园,对他说本欲迎春怒放,可封姨(风神)出头阻挠,故请他帮忙解难。崔氏遵彼指教,置备彩帛,画日月星辰其上。二月二十一日(一说十二日)五更时分,他将彩帛悬于园中的花枝上。届时果然狂风大作,但枝上花卉有彩帛护持,一朵也没被吹落。喜爱花卉者争相仿效,因以成俗。由于悬彩护花的时间必须安排在五更,故称"花朝"(该传说在本节后面详细叙述)。
    按上述解说,花朝应属追述崔玄徽悬彩护花的纪念性节日。但是自宋元以来的一些史地风俗来看,花朝却是庆贺花神诞辰的祭祀性节日,就是说悬彩花枝的意义并非护花,而是祝诞。如《铸鼎余闻》卷四引《昆山新阳合志》云:“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花神生日,各花卉俱赏红。”《清嘉录》云:“二月十二日为百花生日。虎丘花神庙击牲献乐以祝仙诞,谓之‘花朝’。”《清稗类钞·时令类》中也载有慈禧太后于花朝节之日到颐和园剪彩系花,观看“演花神庆寿事”的记述。
花,乃天地日月之精华,人类各民族无不爱花。世界各国几乎都有“国花”,也几乎都有“花神”崇拜的文化现象。中国作为花的国度,自然更少不了“花神”崇拜。中国历朝历代有很多关于“花神”的传说。虽说世界各地美丽的“花神”形象不一,寓意各异,但她为女性形象却是一致的。
在中国历史上,每逢“花朝节”,民间必然朝拜“花神”。 宋代大儒朱熹咏花神诗说:“便赋新诗留野客,更倾芳酒祭花神”。
    明初顾禄的《桐桥倚棹录》载:虎丘有两座花神庙,旧庙在桐桥内,明洪武中建,“祀司花神像,神姓李,冥封永南王,旁列十二花神”。不过,这位永南王出典不明,流传也不远,名气甚至没有十二花神大。
    清初尤侗《瑶宫花史传》载:杭州西湖畔的花神庙,建于清雍正年间,“祀湖山之神,傍列十二月花神及四时催花使者,无不钗飞钿舞,尽态极妍。相传湖山正神即李公自塑其像。”这位花神来历不明,而神像居然参照总督李某而塑,不知何意。“十二月花神”均塑为嫔姬模样,有点像康熙年间长洲尤侗描绘过的花仙:“头上百花髻,戴芙蓉冠,插瑟瑟钿朵,着金镂单丝锦榖,银泥五晕罗裙,鸳鸯袜,五色云霞履,妆束雅澹,神姿艳发,顾盼妩媚,不可描画。”
    旧时吴越花农家还常供奉着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许多地方,农民都要聚集于花神庙内设供,以祝神禧。
    由于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而古时又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人们又把花朝节称为生殖崇拜的节日。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人数越多,才越能显示出生产力的强盛。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
    此外,还有人认为花朝节的由来与发展同佛教有密切关系。据明朝田汝成《熙朝乐事》载:“二月十五日为花朝节,盖花朝日事,世俗恒言……宋俗有扑蝶之戏,今虽不举,而寺院启涅盘会,谈孔雀经,拈香者麇至,犹其遗俗也。”可见花朝节与佛教的祭祀礼仪有关,赴会进香、祭神拜佛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活动(钱国旗《佛教与中国岁时节日》)。为此,花朝节又归为宗教性节日了。
    宗力、刘群所著的《中国民间诸神》有关于花神以及过花朝节习俗的专论。论者以为初民自然崇拜的内容之一,是植物崇拜,到“自然宗教进化至人为宗教以后,这类崇拜形式逐渐消亡。但万物有灵的观念未能彻底从人们头脑中铲除”,于是有花神信仰、花神生日的出现。此说言简意赅,确为精论,勾勒出自上古植物崇拜到花朝节习俗形成的逶迤足迹。但此说仍无法从史料中取证。这样,花朝节的来历问题,还是未能取得使人信服的答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三、花朝节的活动形式



    春回大地之后,人们的迎春活动渐次递涨。纵观二三月间的传统佳节会发现,这一时期有一系列的游春节日——春节拉开了迎春的序幕,花朝节前后构成了游春的高潮,清明节成为踏春的压轴。因而,春天游赏最出彩的戏段便是花朝。撰有名剧《桃花扇》的孔尚任,写有竹枝词形容花朝踏青归来的盛况:“千里仙乡变醉乡,参差城阙掩斜阳。雕鞍绣辔争门入,带得红尘扑鼻香。”  
   花朝节的活动很多,相应的风俗画面亦丰富多彩,本书介绍的仅为其中几种。
      1、悬彩赏红活动   
    此俗流行各地,即每逢节期,养花人家都学崔元徽护花方法,剪彩帛锦或红纸悬挂花枝,或从花市花担上买些花卉回家插瓶观赏。这一天花贩在出售莳花时,照例都用红布或红纸束缚花枝,以应节俗。诗云:“春到花朝碧染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正是此俗写实。
              
     2、祀神祝诞
    旧时许多地方都建有花神庙,供奉女性塑像,称为花神。有关此神真身或来历,有女夷、花姑和魏夫人等多种说法,唯其作用则是专管植物春夏生长。所以,不仅花农祀奉她,从事其它种植业的农民也敬奉她。相传花朝节是此神生辰,农民在这一天会集花神庙前,杀牲祭神以祝仙诞,或演戏文娱神,引得不相干的男女男女女女都来看热闹,由此形成庙会场景。
      3、花灯出巡
    此俗是娱神活动的延伸,即花朝节的晚上举行提灯游行,此灯名“花神灯”, 灯的形式多种多样,灯上描绘着人物、花卉、珍禽异兽及戏文故事,缨络须带皆尽精妙,是一种工艺展示与游艺活动的有机结合。
     4、游春扑蝶   
   古时,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踏春赏花,饮酒扑蝶,互相唱和,高吟竟日。宋时开封一带花朝节曾流行“扑蝶会”,是当时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据《广群芳谱·天时谱二》引自《诚斋诗话》记载:“东京(即今开封)二月十二曰花朝,为扑蝶会。”
   
      5、种花挑菜   
      花朝节这天,各地还有栽花种树的习俗,有点今天植树节的味道。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荠菜正是鲜嫩的时候。“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6 晒种祈丰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酝酿之际,家家摊晒各类种子,据说要凑齐“百样种子”,以祈丰收。预卜的方法很简单:是日忌雨,晴则带来百物丰熟的吉兆。
      7、赶花会
   花会上有花木销售,还有娱乐演出,人们在购买花卉之时,欣赏各种杂耍演出,其乐无穷。
      8、制作花糕
   唐代的节日文化与饮食文化都十分发达,“花朝节”期间的当令小吃是“花糕”。据传武则天嗜花,每到公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糕,用花糕来赏赐群臣。这种糕有着花瓣的馥郁和谷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宫廷坊上一时分外流行。由此可见,“花糕”和元宵、粽子、月饼、重阳糕等节日食品一样,是中国传统民俗节令小吃。
  争相品尝百花糕
      9、插花簪花
   “花朝节”这天,民间还有女子剪彩花插头的习俗,如明马中锡《宣府志》载:“花朝节,城中妇女剪彩为花,插之鬓髻,以为应节。”

10
、祭祀劝农
    在很多地方,“花朝节”要举行祭日活动,祭日与祭月都是古代帝王的祭祀礼制,但是规定春天祭日,秋天祭月,这是表达感恩天地阴阳造化给人类的恩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7

主题

169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991
经验值
314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河南郑州

四、传统花朝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是谈情说爱。“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今不见?”花朝节是释放爱情的季节。我国现今有的保持花朝节传统的地区,花朝节就有这一内容;
    第二是外出春游。融身于大自然的美好春色中,欣赏百花竞放的景致,尽情陶醉;
    第三是聚餐。南宋诗人戴复古《社日》有“今朝当社日,明日是花朝。佳节惟宜饮……”至于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们,酒足饭饱之余,免不了还会舞文弄墨一番;
    第四是为将至的农忙做准备。“花朝”之后,春耕全面展开,新一年的农事由此陆续进行。《风土记》记载,“宋制,守土官于花朝日出郊劝农。”《宣府志》亦言“宣府花朝节,村民以五毂瓜果相遗,谓之献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4-12-23 03:18 , Processed in 0.299020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