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陶若恒

阳逻在线推出新洲青年作家李少武新作《花朝风情》网络版

    [复制链接]

147

主题

161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884
经验值
3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07: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大雅冲风景区

大雅冲地处大别山南麓之余脉,位于旧街街东南三公里,是一处准备开发的旅游景区。大雅冲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满山遍谷林木覆盖,鸟语花香。
彼岸摩岩石刻

漫步其间,蝉鸣声声,流水潺潺,丝丝入耳;野花繁盛,清风送爽,缕缕清香,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
在进入峡谷的一座山的半山腰,有一陡峭石壁,崖壁上刻有“彼岸”二字,笔力遒劲,字势雄逸。“彼岸”乃佛家偈语,意思是“佛教圣地”。游人观之,一股虔诚敬慕之情油然而生。
明代崇祯年间,大雅冲曾建有一寺,名“得云寺”,旧称“无尽灯寺”,有殿宇数间,香火甚旺。得云寺周围建有石质佛塔6座,或圆顶结构,或飞角形状,高约4——5米不等。得云寺乃高僧灵野禅师讲经说法之地。
据旧志载,得云寺开山鼻祖林野和尚修行颇深。一日,他云游来到大雅冲,看中了这里的风水,便想在此建庙讲经说法。但这片山林是当地胡员外的,胡员外为人吝啬,视财如命,不太好说话。林野和尚心生一计,来到胡员外家化缘。胡员外见来一和尚,不以为然,想给点东西打发了事。林野和尚却口念阿弥陀佛,什么也不要。胡员外一时不知所措,问他想要什么。没料到和尚说,只想借他家大雅冲的一片山林,在此讲经而已。胡员外听后大笑,问和尚要多大一块山林。和尚道:不多,不多,只要一袈裟地就够了。这次胡员外倒也大方,说道:借什么,就给你一袈裟山林如何。林野和尚说:当真?胡员外说:决不后悔。林野和尚说了声多谢,顺势将袈裟往空中一抛,口念阿弥陀佛。只见袈裟在空中将整个大雅冲上千亩山林全都罩下了,为防胡员外抵赖,林野和尚伸出手指,在谷口崖壁上用手指书“彼岸”二字为记。这时,胡员外吓得倒身便拜,知道遇见了活菩萨。他从此一心向佛,乐善好施,并助林野和尚在此修建“得云寺”。“彼岸”二字从此就留在了山崖壁上。
得云寺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周围大树众多,其中有一棵古樟树,高数十丈,树干需几人合抱,枝叶婆娑,香气袭人。立身其间,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得云观
林野禅师佛法高深,据传他常在谷外小河边的山崖下讲经,小河边时有赤兰丛生,后人在此建有“赤兰桥”,以示纪念。
得云寺在上世纪中叶被毁,寺庙殿宇残存的柱基、石雕现在随处可见,一对石刻脊饰摩竭(俗名飞鱼),也成为山石台阶的附属物,碑刻成了山墙护坡,但得云寺旧时鼎盛的景象倒也从中能感悟到一些。
后来,得云寺原址旁修有一座“得云观”,此地已为道家所有。原来的古树大部分被砍伐,只剩下古银杏、桂花数株。得云观前一对桂花树,高约15米,枝粗叶茂,据传已有500年的树龄。每当夏去秋来,黄花如云,香飘十里。
得云观如今只有两名老道姑常住,泉水引入观中,吃住都很方便,只是地处偏僻深山之中,香火不太旺盛。得云观后山脚下有一眼山泉,名“卓锡泉”。相传一年久旱无雨,林野禅师用锡杖掘地,顿时地下清泉涌出,因故而得此名。泉北有一高约4米的古石塔,名为“藏经如来塔”,是林野禅师灵塔。涧南山坡有“净瓶”、“园椅”二塔(旧称虎、犬塔),据清道光《黄冈县志》载:林野禅师坐石崖下,渴饮涧水,饥餐山果,年余不出,日夜诵经不辍,有一虎一犬伏坐下,后虎犬毙,林野禅师建塔如此。
现在,大雅冲景区内的6座古佛塔只有黄金六角佛塔保存完整,其它均不同程度遭到损毁。大雅冲独特的地理位置、秀丽的风景、常年流淌不断的清泉、冬暖夏凉的气候以及厚重的寺庙文化,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这里将作为重要的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和建设。



黄金六角佛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61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884
经验值
3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07: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旧街花朝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本帖最后由 陶若恒 于 2010-6-1 09:47 编辑


   一、开发花朝文化旅游业,
旧街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地处山尾水头。一年一度的花朝盛会持续了800多年,具有厚重的农耕民俗文化内涵。该区域有全国少有的佛、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文化氛围。如何组合该地各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在旅游心目中形成可感知的关于该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形象,从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旅游产品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在儒、道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互冲突、渗透和融合。一些主要佛教派别的基本观点已经为儒家理学所吸引,佛教跟儒、道思想趋于合流,儒家的报恩、忠孝等伦理观念也进入了佛教文化的核心层次。中国的佛教文化,由于与道、儒文化的融合,而更加趋于哲理化,宗教的色彩日益淡化;同时佛教越来越走向民间,使佛教具有更多的民间信仰氛围。
好山好水僧占多。旧街及周边区域丰富的山水资源,拥有深厚的不相冲突的佛、儒、农耕等文化积淀。山为寺增色,佛为山添光,宗教活动带动了山水观光、休闲旅游。依托广大的信徒和佛教信仰传统,两位中国佛教高僧——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本焕大师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大师,在家乡新洲旧街方圆10公里范围内分别建了两座大型高档寺庙,引得信徒幅轴而至,匍匐拜谒。也是在这方圆10公里范围内,2000多年前,孔子在旧街临河而问津,后人先修孔庙,后建问津书院,设堂办学,历数百载尽沧海荣枯。还是在这方圆10公里范围内,极富农耕民俗文化特色的旧街花朝会农副产品交易绵延数百年而不绝。
三种文化相互包容,佛家普度众生,为灿烂的人生注缘,包容一切信徒的福禄寿喜缘;儒家治国平天下,倡导居庙堂之高而忧天下;农耕生产和乡土民俗文化而期生活富足,使天地运行不悖。三种文化无论贫富贵贱,人皆向往。在新洲区旅游产品设计和旅游形象塑造上,应该尽显这三家文化的积极作用,为旅游产品注入文化灵魂,以深厚的文化旅游形象吸引游客。我们要结合本地区和当今时代特色,重新发掘这些文化,找到联系不同文化的纽带,从而制定出本地旅游营销的文化方案,根据这个方案来塑造其旅游形象。山水、生态、花朝节、民俗、宗教,该选择谁打头串起旧街区域的旅游主题呢?
旧街花朝节起源于庆福寺庙会,旧街花朝文化是在寺庙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然花朝文化与佛教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那么谈到花朝文化,不得不谈寺庙文化;开发花朝文化旅游业,离不开寺庙文化。花朝节发轫于春节后、春耕前的庙会活动,与宗教文化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再则,旧街传统的花朝节,如今已发展成为花朝文化旅游节。在新洲,除花朝文化旅游节外,没有一处旅游景区,以节会的形式主办,没有一处旅游景区日人流量达到十多万人次,没有一处旅游景区能够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出席开幕式。因此,以花朝文化为品牌,带动旧街及其周边的旅游业发展是最合适的。如:在花朝节期间,借助旧街游人多的特点,在旧街及旧街周围的寺庙举行祭拜花神仪式,主办花朝节民风民俗活动,既可以为花朝节造势增色,又可以扩大这些寺庙的影响,而增加客源。
借助花朝文化品牌,发展本区域核心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为:以花朝文化为内涵,以各寺庙为依据,以明清风格民俗园为载体,以山水为吸引,以问津书院为呼应,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教育、朝觐为一体的旅游产品组合。
旧街花朝文化品牌的旅游开发是以旧街街为中心,以方圆10公里范围为半径的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主要打造佛光民俗花朝文化游和问津书院儒家文化游。
根据新洲区商贸旅游局制定的《武汉市新洲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年——2015年)》,佛光民俗花朝文化游和问津书院儒家文化游,具体规划如下:


一、佛光民俗花朝文化游

(一)开发条件

1、花朝节的传统
旧街的花朝节始于南宋乾道淳熙年间,据今已有800余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变化,花朝节不断变化和充实。最初,花朝节只是一种宗教活动,后来又演变成了一种节日庙会,近年来主要以经济交流为主。南宋乾道淳熙年间,农历215日花朝节这天,旧街庆福寺落成开光,四方信众云集大庙,放鞭奏乐,颂神祈福,后演绎成俗。每年这天,百姓上庙进香,逛集看戏,山民商贾进行土产、农具、货物交易等大型户场节庆活动,至今近千年。旧街花朝会历经无数天灾战乱,从未间断,总的趋势是发展愈来愈大,影响越来越广。有乡村小调唱道:“树发芽,草返青,花朝赶集去相亲。看大戏,瞧杂耍,烧香许愿求仙卦。吃面馍,切蒸糕,米粑油果尝个够。买付犁,卖把镰,逛过庙会好下田。”
旧街花朝物质交流一角

旧街花朝会是鲜活的中南地区乡村农耕生活方式的实物大会展。花朝会期间,穿旧街而过的三庙河河滩两岸延绵几公里,帐篷千顶,商摊互连,依俗自发分成木器、竹器、铁器、生资电器、日用布匹、耕牛畜禽等六大市场群落。在这里,时光仿佛倒流,先人生活的足迹明晰可见。手工制作的油纸伞、油布鞋、竹烟斗、烤烟丝、木便桶、木踏板、木水车、木秧码等物与现代电动灌溉设备、机制钢刀碗筷一同销售,品种多达3000余种。置身其中,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地方风物,什么是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在的旧街花朝会,现实与历史交汇,传统与时尚并存。

旧街花朝会还是传统文化和民族审美趣味的形象大会展。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穿着牛仔的村姑和挽发鬏穿对襟褂的太婆结伴;拿手机披夹克的山民与剃青光头扎大腰裤的老翁同行。吃的有舶来品炸鸡、薯片,山里小吃火烧粑、面馍、板栗糕、狗脚酥、炒米糖更招人喜爱;看的有现代影碟歌舞,传统习拳武打、耍猴舞狮、马戏杂技、打鼓说书、皮影清唱,还有最受人欢迎的黄梅戏、楚剧。身处其中,你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热闹,什么叫地方习俗。

2、三教合一狮子岩
1)、狮子岩自然景观
据清道光《黄冈县志·古迹》载:“狮子岩,道观河东,盘踞三十里,高五里,形如狮蹲,其巅如狮口,中可容席,七洞三泉在岩下里许。”狮子岩山势险峻,岩峰挺拔,状如蹲狮,头尾四足具备。其巅山壁内陷,上下岩石伸出,中可容10余人围坐,酷似狮口,向东北张喉鸣吼。山顶林木森森,山脚杂草茂密,山风吹过,犹如狮发狮须拂动,栩栩如生。狮子岩海拔约200米,在上世纪50年代末,狮子岩下建成少潭河水库,使狮子岩显得壁立千仞,更为雄峻,像镶嵌在少潭河水库边的万丈绝壁!

2)、晨钟暮鼓敲出三教合一奇观
清《黄冈县志》和当地《王氏宗谱》记载:狮子岩庙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当地王氏宗族为祭祀赤膊龙特建的狮峰山寺家庙,僧人园秀住持。明末诗人、知剑道人官抚辰云游时有《人日狮子岩访楚上人雪盈丈》诗云:“人日雪山去,雪深不见人,古径寻之无人破,何处人传狮子声,闻声信步步声处,到来声尽说无生。”老庙前原有牌楼书“陆海蓬莱”四字,毁于“文革”。今庙为王氏宗族集资,在狮子岩顶原址重修,现建有儒(孔庙)、释(佛庙)、道(道观)三家庙、观,分别供奉孔子、佛祖、观音、关公、老子圣像。听守庙老人说,每月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市、县老百姓朝山较多,特别是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二月十九观音会、四月初八放生会、八月二十七孔圣人诞辰会等节日,山上必办盛大庙会,儒、释、道三教共处一山,互不干涉,共享香火,这在其他地方很是罕见。

3)、蕲黄四十八寨
狮子岩古寨为蕲黄四十八寨之一,是鄂东农民起义的主战场,现今残存的寨墙多为清代太平天国转战新洲的古城遗迹。在密林之中有一幢幢石屋,尽管石屋经历数百年风雨,荆棘丛生,蛛网暗结,只剩下破败的四壁,但依然能体验昔日战时山民在此的生活景况。

4)、赤膊龙的传说
传说现在通往狮子岩的山岗就是一条龙脉,谁家得到本应出皇帝,但由于龙脉已破,皇帝出不了了,故将此山岗称为“赤膊龙”。尽管出不了皇帝,但风水犹存,王氏遗骨移葬龙穴后,王氏一族在此繁衍生息,称“赤膊龙王氏”。后来名人辈出,明、清两朝进士、举人科甲蝉联,以王廷陈、王廷瞻、王家禄、王家壁等人为族中佼佼者。王廷陈为明代著名诗人,其弟廷瞻历任户部尚书、南京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少保。自此,“赤膊龙王氏”为当地望族,荣极一时。明成化六年(1470年),王氏后代为了纪念赤膊龙,选中龙脉附近景色秀丽的狮子岩建王氏宗庙祭祀。

3、道观河水库
道观河风景旅游景区控制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8平方公里,水面6000亩。区域内有72座秀美的山峰和一座水域浩大的湖泊,山随湖走,湖依山转,山水林寺,浑然一体。报恩禅寺是千年香火圣地,住持本焕大师现年100多岁,系我国佛教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中佛协咨议委员会主席,该寺规模盛大,气势恢弘,是一个集僧清修、弘法和游者朝礼、观光于一体的圣地。
2006年以前,道观河风景区建设性破坏现象极为严重,未达到旅游成熟期即面临衰退,迫切需要在科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获得新生。由于宗教政策、地域归属、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道观河旅游管理较为混乱,宗教、寺庙、文物、林业、地方、企业、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脱节、交叉等矛盾,造成在管理环节、管理系统、管理层面上不顺达,不协调的局面。使景区在景点布局、文物保护、线路规划、门票收入、旅游服务上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弊端。因此,本规划建议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对道观河进行详细的规划。





(二)、开发原则

1、严格遵守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杜绝借开发旅游之机,宣传封建迷信思想,不允许从事违法乱纪活动。
2、注重对佛、道、儒宗教旅游资源的发掘和保护,修复历史悠久的寺庙庵堂,对一些要失传的经文、经书、佛乐、佛典全力拯救。
3、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发时,在塑造主题形象的前提下,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人文与自然、现实与虚幻、远与近、静与动的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扩展资源的开发空间,深化资源的内涵,提升资源的品味,显现资源的价值。
4、旺季开发与淡季开发相结合,既利用花朝节来举办时令性活动,也利用宗教活动带动常年旅游活动。
5、树立现代营销观点,整合营销全区域,注重花朝节等品牌资产的建立。
6、近期开发和长远规划相结合,注重规划在开发中的指导作用。
7、政府指导与市场引导相结合。
8、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

(三)、核心产品设计

本区域形象主题:佛光民俗花朝节——武汉市历史最悠久的庙会。
核心产品组合如下:

1、花朝节
延续花朝会传统,每年农历215日,组织旧街花朝暨宗教民俗旅游交易大会,为宗教文化游、民俗游、商品交易会搭建平台。
沿三庙河,建设明清风格的建筑群,作为明间手工艺作坊、民俗娱乐园、民俗食物园和农耕商品展销会场所。

2、农耕商品展销会
搭建具有农家特色的临时展销设施,进行农业生产工具和生活工具的展销,可以依传统形成木器、竹器、铁器、生资电器、日用布匹、耕牛畜禽等六大市场群落。该市场既可以满足农民交易的需要,又可以作为游客的观光项目,游客也能把部分交易的商品作为艺术品或生活用品来购买。

3、民间工艺品作坊
建筑明清风格手工作坊2——3家,引进2——3家民间工艺品生产和销售商,住店生产和经营。向游客现场展示下列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油纸伞、油布鞋、竹烟斗、烤烟丝、剪纸、刺绣、做鞋、木便桶、木踏板、木水车、木秧码。也可以提供半成品,让游客亲自动手制作,并出售给游客作为纪念,或者倡导游客馈赠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业品。
可以利用当地有利的资源,以作坊为龙头,把民间工艺品发展成为畅销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为武汉市供应旅游商品。

4、民俗娱乐圈
修建明清风格的娱乐建筑群,展示各种具有传统风格的娱乐活动,如斗鸡院、顶羊院、蟋蟀院、武术院等。以遵守法律法规为前提,游客即可观战,又可以参与其间。
在园内表演采莲船、高跷、焰火、龙灯、耍猴、舞狮、马戏、杂技、打鼓、说书、皮影、清唱、黄梅戏、楚剧等只能在春节期间见到的娱乐项目,让游客参与其间,共同娱乐,吸引表演水平较高的游客常来表演。
表演不限于花朝节,应该常年表演,形成传统。

5、民俗食物园
修建明清风格的农家小院,生产当地风格的火烧粑、面馍、板栗糕、狗脚酥、炒米糖等农家食品,可以主动向游客展示制作过程,为感兴趣的游客教授制作方法。

6、土特产品交易会
在花朝节期间,出售旧街盛产的农副土特产品。

7、三庙
依托新建的宫殿式的庙宇,举办观音会、放生会、财神会等佛事活动,吸引游客到该庙进香,依托该庙主持的声望,举办大型讲经会。
建古朴雅致的寺庙素菜馆,将茶文化、菇文化、豆腐文化融入其中。开展寺院佛经进修和僧尼生活体验活动,对游客进行持戒或坐禅考试,合格者颁发证书。
佛教的唱、赞、念、诵,其韵幽雅,美丽动听,清悦的经声佛号润入肌肤,沁人心脾。佛教音乐的艺术特色是悠扬、柔和、淡泊、恬静,乐曲清新典雅,超凡脱俗,悠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皆忘;闻者胸襟豁然,神寓物外,令人神往和回味。可以组建佛乐队,为游客进行专场表演。

8、摩崖石刻
进入大雅冲,沟壑纵横,河谷深处,一峰入云,四山环抱,有谷有洞,在入谷公路边的半山腰,有一块天然大石崖,崖壁上镌有“彼岸“二字,笔力遵劲,字势雄逸。修复“彼岸”摩崖石刻,重新整理石刻的典故,制造浓厚佛文化氛围,作为进入宗教区域的标志。

9、藏经如来塔
传说为林野禅师灵塔的“藏经如来塔”,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塔北面数十米,有古银杏、桂花树数株,几人环抱,枝叶婆娑,香气袭人,古树成林。
修复藏经如来塔,引进松鼠等林间动物,设计出好的进入通道和游客休憩场所,让游客感到身立其间,仿佛进入世外桃源。

10        得云观和得云寺
整修得云观和得云寺,收集散落附近的寺庙文物举办展览,作为香客进香之地。

11        卓锡泉
得云观背后有卓锡泉,相传为林野禅师以锡杖掘地而得一泉,使附近百姓得避干旱之苦,为纪念林野禅师的功德,人们称泉为“卓锡泉”。在卓锡泉附近修建亭台,作为游客浣洗、茶憩场所,突出其宗教文化内涵。

12、“净瓶”、“园椅”二塔
据清道光《黄冈县志》载:“林野禅师坐石崖下,渴饮涧水,饥餐山果,年余不出,日夜诵经不辍,有一虎一犬伏座下,后虎犬毙,林野禅师建塔瘗之”,此间二塔即林野禅师为虎犬而修(旧称虎、犬塔)。
修葺二塔,整旧如旧,作为游客观光场所。

13、赤兰桥
据清光绪《黄冈府志》记载,林野禅师世高寿一百有余,传说谷外小河边的山岩即为林野禅师讲经处,时有赤兰丛生,后人在此建有“赤兰桥”。修葺赤兰桥,在河里放养当地野生水生物,作为游客观光场所。

14、佛果祈福
在三庙山种植适宜当地生态的经济性果实(板栗、枇杷等)或者野果(野山楂、野板栗、野桃子、野猕猴桃等)。改造进山小路,组织游客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采摘各类果实。游客采到果实后,把果实卖给他们,并组织他们拿果实到附近寺庙供奉菩萨,沾上佛光后,由游客带回家享用。

15、古城寨寨墙
三庙山顶有古城寨寨墙遗址,在遗址旁边修建石屋,供游客参观和休憩。

16、紫霞寺
相传唐皇李世民题“唐敕紫霞寺”,现在为道观。可整修该寺,作为游客参观和香客进香的场所。

17、吊锅农家乐
开发紫霞寺周边农户的特色餐饮——吊锅汤,供到当地的游客选择。
吊锅汤:饭桌中间凹下去一个大坑,坑上摆放一火盆,盆里是铁板围起的木炭,燃烧的木炭上方是用铁钩吊起的直径在40厘米至50厘米(分大中小号)不等的铁锅,那吊锅的铁钩是从天花板上直落下来的,长达两三米。吊锅里的内容也很“扎实”,主要有板鸭、腊鱼、腊肉、莴苣,面上还满满铺一层荷包蛋。吃饭的人往往要叫上一壶由山庄里的人用糯米特制的老米酒,还没开吃,酒香、腊味香就已飘出来。

18、少潭怡苑
在少潭河水库湖畔,狮子岩脚下,修建高档度假别墅,别墅的修建不能破坏当地和谐的自然景观,必须在专家的详细规划指导下才能立项。

19、赤膊龙
此处是通往狮子岩的唯一的山脊,山脊植被较稀,形状如一条蛟龙,因曾经的望族王氏而具有较多人文底蕴。可以在游客上山时对他们加以解释,让他们感受本地独特的地形和文化渊源。

20、坡岩笔粹
利用狮子岩背后山坡大面积的裸露岩体,集合新洲的书法家,进行主题书法创作,把书法作品刻到岩体上,在岩体上形成书法集萃。

21、鹿岛园
在滨湖的半岛上,圈定一块地方喂养梅花鹿,供游客参观。

22、渊明议事坊

23、林涧休憩廊
在林间溪畔,设立古色风格的石椅石凳,作为游客歇脚处,

24、梅橘松花江苑

25、民间石砌茶道坊

26、渊明广场兼主体雕塑

27、狮子岩古寨门
古城寨墙顺崖顶山势,筑在悬崖绝壁之上。原古城厚1.5米,高4米,长近3000余米,残存的寨墙多为清代太平天国转战新洲时的古城墙遗迹,建议保留和保护遗址,供游客在墙边合影。

28、石屋
古城寨墙有石屋一间,可以作为游客休息和远眺的场所。另外,可以采集与古石屋相近的材料,仿制古石屋,提供茶水餐饮服务。

29、陆海蓬莱
狮子可以鸟瞰少潭河水库全景。岩顶现建有儒(孔庙)、释(佛庙)、道(道观)三家庙、观,分别供奉孔子、佛祖、观音、关公、老子圣像,是新洲区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的缩影。
整修由孔庙、佛庙、道观构成的陆海蓬莱,在山顶建设观光护拦。组织游客到此欣赏到少潭河水库全景、对面山岗的鸟类和三教合一的奇特的庙宇景象。
搜集散落山间的庙宇和山寨文物,如铸有“咸丰十年三月十八日吉立,徐家垅官冲社众人等”的铁钟和其他山寨居民的用品,办成小型博物室,供游客参观。
维持陆海蓬莱的宗教传统,在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二月十九观音会、四月初八放生会、八月二十七孔圣人诞辰会等节日,举办盛大庙会,吸引游客和香客。

30、洗心泉
狮子岩庙禅房内有一眼天然古泉,深约1.5米,冬暖夏凉,长年久旱从不涸竭,人称“洗心泉”,传说喝此泉水可以消厄去病。用洗心泉水泡茶,出售给游客。

31、少潭河水上休闲项目
在少潭河水库开展高级水上休闲、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少潭河的水资源,修建形式多样的水上游乐项目:快艇、小游船、冲浪、游泳、潜水、垂钓等等。

32、少潭河鸟语林
在少潭河东部的杨家山建一座鸟语林,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许多珍贵鸟类。

33、佛教丛林寺院报恩禅寺

34、世界宝玉石博览馆

35、露天大佛

36、武汉影视城

37、保安寨景区
保安寨位于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南部,因有古山寨遗址而得名。保安寨始建于明朝末年,为石砌成寨,它既是曾国藩率领的清军与太平天国军作战的古战场之一,也是新四军抗击日军的古战场,面积约5平方公里。保安寨山上植被丰富,松柏夹道,有成片的果园、茶园、竹园和古寨残垣遗迹,站在山顶可俯瞰道观河全景。保安寨可建揽胜观光区;修复古山寨原貌,修复古炮台;建茶园、竹园休闲区,设立观景点。

38、狩猎娱乐休闲中心
在道观河风景旅游区东部的湖心半岛上圈定150亩森林,以森林内的野生动物为主,分批购买山民捕捉的野生动物,建立狩猎场;建茅舍、茅棚、毡包,为游客提供野餐、户外运动场所;开展水上娱乐活动等。

39、佛教影视文化基地
依托报恩寺以及道观河风景旅游区自然资源,开发佛教影视文化基地。

40、水上游乐区
道观河水库面积6000亩,水质清澈,可开发水上游乐项目。

41、湖滨休闲廊

42、浪漫水晶宫
用玻璃水晶等材质,伸入水下,建成一个个小型水下包间式咖啡吧,在水下玻璃房间内,设置灯光效果,即满足房内的照明,也与水色相辉映,形成特色景观。

43、大别山民俗文化博物馆
新洲素有湖北省民间文艺之乡称号,而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地处大别山南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文化特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大别山文化。对大别山区的民间民俗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建大别山民俗文化博物馆。通过展品陈列、民俗展示、文艺表演等方式,全面打造大别山民俗文化品牌。


二、问津书院儒家文化游

      问津书院是南方少有的与孔子行止有关的地方,附近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较好,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怎样将其良好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转化成有持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呢?问津书院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怎样处理好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呢?
        必须以孔子行止典故、问津书院的历史和儒家文化节为统率,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问津书院区域旅游产品群。要将文脉深深植入该区域的有形建筑中,该区域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均需与孔子、问津书院和儒家文化有关,以文化为核心,组织一系列的竞赛和活动,全方位吸引游客。
原问津书院应该仅仅作为游客的参观场所,而且应该限制游客数量,更好的保护问津书院遗址。原问津书院的空间限制了其接纳能力,可以在孔子村和孔子河附近新建孔子文化园,依问津书院明清图纸恢复修建新的书院、文宣庙等建筑,作为儒家文化游的基地。

(一)、开发条件

问津书院是春秋时代孔子在楚国筑室讲学的遗址,明清时期与东林书院、岳麓书院等中国四大书院齐名,共产生进士387名。问津书院附近的山水状况和文化底蕴赋予了儒家文化旅游的条件,如果在原址开发,将因为文物保护考虑而限制其游客容纳量。


1
、孔子村与孔子河
问津书院位于旧街孔子河畔,孔子村边。在孔子村附近,分布着孔子河、孔子山、问津书院、问津碑、晒书山、颜子巷、长沮冲、桀溺畈、讲经台、墨池、砚石。这些地方和文物,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
孔子河发源于大别山东南支的五云山,是一条绵长十多公里的山间小河,周边山岗林立,林茂竹密,松涛阵阵,鸟语声声,田垄纵横,村庄聚落。她流经清清沙河、举水,汇入万里长江,奔向无涯大海。千百万年来,流水潺潺,不舍昼夜,从上古流过春秋,又从春秋流到如今。她因为曾留下孔子的足迹,因孔子发出过千年一叹,而更加令人神奇向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2、问津书院的文脉
传说孔子自陈蔡适楚,在旧街盘恒度留数日,留下了许多名传千古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给这片神奇的土地注入了厚重的文人底蕴。故事之一就是子路问津,《论语》、《史记》对子路问津均有记载。
《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史记》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并进行了一番对话:“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孔子问津表明了主张入世,匡时济世,“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后人为了纪念孔子,先后修建了孔子庙、文宣庙,在元朝初年,问津书院就出现了。
西汉文帝时代,邑人在新洲孔子山傍掘出秦隶“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石碑。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为纪其事,遂在问津碑发掘处建亭立碑,建孔子庙,以供人祭祀,并征召学士在庙内讲学著书。
元初,江西庐陵名儒、南宋末时湖广儒学提举龙仁夫,拒元不仕,效仿长沮、桀溺归隐孔子山中,在此首创问津书院(时人称“孔子山庙学”或“龙仁夫书院”),筑室讲学。
民国初年,著名书法家、孙中山总统府官员张翼轸为问津书院重修题写“问津书院”石匾。其后,作为小学、初中、干训场所存在几十年。“雾暗秦碑涩,云生汉殿荒。空余耦耕地,今古共栖皇。”秦时明月依旧,汉唐繁华无驻。十年“文革”尤如十年梦魇,历朝历代官府和文人墨客打造的楚天学府已是满目疮痍。
自汉以来,悠悠二千余年,问津书院文人荟萃,名流如潮,繁华纷呈。杜牧、朱熹、龙仁夫、耿定向、朱式、王阳明、陈大章、张之洞等耆儒、大家、名流在此设坛讲学,书简论道,会讲风气蔚盛不衰,是学术交流、研讨之地,也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她兼收并蓄,繁华纷呈,咨询国是,集儒、楚文化之精华,拥无尽文人之辉煌,呈现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杏坛繁荣局面,风动海内,名噪华夏。足可与岳麓书院、白鹿书院、东林书院、首善书院相比肩,在中国文化史、教育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二)、开发原则

1、文物保护原则:落实系列法规政策,多方筹资,做好原问津书院的保护工作。
2、环境保护原则:制定孔子村和孔子河区域的环境和生态保护措施,加以严格执行。
3、文化为本原则:要用文化内涵指导本区域内旅游资源的配置。对于已经存在的文物和其他资源,要发掘其价值;要以文脉为本,利用当地资源,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4、旅游产品多样性原则:要避免仅仅依托问津书院开展观光旅游。必须借助文脉,开发多样的旅游产品,用文化活动吸引游客。
5、树立现代营销观点,整合营销全区域,注重品牌营销。
6、利益相关者原则:政府应该充分保护旅游开发过程中当地农民的利益,引导民间投资,开发孔子文化园,共享旅游经济带来的福利。

(三)、核心产品设计

拟在保护原问津书院和对当地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在原址周围新建孔子主题文化园。文化园以孔子的故事、儒家典故和代表人物的故事,与问津书院有关的人物为主题,兴建雕塑群,满足游客文化寻根的需求。在园内新建明代风格的问津书院、贡院、文宣庙,供游客参观,并为一系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
本区域的旅游形象主题为:问津书院——孔子和儒家文化乐土。
本区域核心产品设计如下:

1、问津书院原址参观
修葺问津书院,以整旧如旧为原则,将文物保护和文化旅游相结合,以保护为主。组织游客有序游览问津书院,欣赏问津书院的建筑和文物。

2、孔子文化园
以孔子在新洲的故事和问津书院为文脉,以孔子河、孔子山、晒书山为依托,建设儒家文化主题公园。树立一系列以孔子故事为主题的雕塑群,再现典籍所记载的孔子故事。
开展一些以儒家文化为主题的教育、学术论坛等活动,对游客进行儒家文化教育。

3、孔子和子路雕像
在孔子河标示孔子问津处,并在旁边树立孔子、子路、长沮、桀溺等人物的雕像,重现当年孔子问津的场景。用石碑记录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之间的对话,翻译成白话文,使游客熟悉典故。

4、磨咀磐对问项橐雕像
借用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的典故,及其事发新洲的考证,设立孔子与项橐对话的雕像。用石碑记录孔子与项橐之间的对话,翻译成白话文,使游客体验三字经中记载的典故。

5、孔叹桥
文脉:公元前489年,孔子站在孔子河岸边,望水兴叹,说此处若有一座桥就好了。明万历年间,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遂孔圣人之愿,在此修筑了一座大桥,并命名为孔叹桥。
根据古籍记载的指导,用青石垒砌重修孔叹桥,成为雕塑公园一景。孔叹桥达到如下效果:块块青石,棱角分明,大而沉,稳而牢。长22.8.2.25,2.52米。其造型为四墩三孔,每孔之间铺装五根石梁,一共十五根。

6、先贤雕像群
树立杜牧、朱熹、龙仁夫、耿定向、朱试、王阳明、陈大章、张之洞等曾经到过问津书院的先贤的雕像。用石碑记载他们在问津书院的互动经历,翻译成白话文,增强游客对问津书院的感性体验。

7、孔子晒书台
孔子当年在晒书山晒书的传说与遗迹:孔子当年坐过的那块长石被称为“坐石”,周边还有后来他们驻足讲学时供研墨行文之用的墨池、砚石。墨池即离坐石不远处的小溪,溪边石黝如墨,故名墨池。临池石刻上刻有“墨池”两字,尽管年代久远,仍依稀可辨。池边一石,形如砚台,如天作之合。每遇天气变化,即有“墨水”浸出,池水久旱不涸。
根据传说和遗迹,重建孔子晒书台,供游客参观游览。


8
、文宣庙
唐玄宗封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问津书院前身为孔子庙,唐朝时改为文宣庙。新建文宣庙,供奉孔子等儒家圣人,为其他文化旅游活动提供场所。


9
、新问津书院
建议问津书院在原址上进行保护,依据历史图纸和问津书院志,重建问津书院。新建的问津书院保持明清风格,可以作为论坛和会议的场所。

10、问津贡院
以问津书院志为参考,挖掘明清以来黄冈地区科举考试场所的历史,仿造明清时期的贡院,供游客参观访问。

11、孔子山村
建明清风格的别墅度假村,容纳参观孔子文化公园的游客过夜,也可作为参加花朝节、佛教文化游的游客过夜之处。

12、儿童入学拜师仪式
利用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中的特殊地位和中国传统的入学习惯,组织家长带学龄前儿童到文宣庙拜谒孔圣人。依据当地习俗,并加以推广,组织考上大学的学生到孔子文化公园参观。

13、儿童蒙学背诵比赛
以孔子文化主题公园为基地,组织年度儿童蒙学诗文背诵比赛,比如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由蒙学大师为优胜者颁奖。

14、文化用品和古籍书店
出售文房四宝、《问津书院志》、孔子在新洲的故事等文化用品和书籍,以及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等蒙学书籍。

15、教育博物馆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打破贵族政权垄断,开设私学的教育大家。依此为缘起,建立中国教育博物馆,展示中国的教育史。

16、学海沙龙茶舍
在孔子园内设立茶社,作为游客休闲的去处。

17、六艺苑(文武习身苑)
孔子开门授徒,主要传授“六艺”,即“礼(政治伦理体系)、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数”,六艺为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定下了基调。可采用古今结合、中西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吸取声、光、电等丰富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再现当年孔子的六艺,并让游客亲身参与其间,体验文武齐全的教育。

18、儒家文化论坛
组建儒家文化研究组织,以孔子文化主题公园为基础,组织儒家文化研讨会,举办国学讲座,宣讲儒家经典,创办儒家文化会刊。

19、中小学生教育论坛
以孔子文化主题公园为基地,定期举办大、中、小学生教育论坛。

20、书法展览和书法比赛
展览问津书院的题名者张翼轸的书法和其他与问津书院有关的书法作品,以儒家文化和孔子文化公园为主题,组织年度书法比赛。

21、孔圣人诞辰会
利用当地习俗,每年八月二十七举办孔圣人诞辰会,把当地孔圣人诞辰会的习俗融入旅游活动中。

22、孔子河水库
可在水库结合儒家文化,开展怀古的水上休闲活动。

23、新建仿徽建筑一条街
在问津书院附近,新建仿徽建筑一条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61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884
经验值
3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并深度挖掘旧街花朝文化的著作《花朝风情》问世了,这是新洲文学事业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硕成果。
    古老而神奇的新洲大地,孕育了悠久的文化传统,构筑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6000万年前的龟化石和2500万年前的硅化木,有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有自汉至唐屡建的郡、州、府、县、城堡记载,有明、清两朝人文荟萃的问津书院,有出自三店的“河东狮吼”典故,有比汉口还要早出2000年的阳逻历史。新洲既是楚剧改革家、表演艺术家陶古鹏、严少臣、沈云陔的故乡,又是湖北民间艺术之乡。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生日的节日。旧街花朝节,经历了800余年的风风雨雨,现已成为鄂东地区最大的农用商品集市和民间民俗艺术聚集地。每年花朝会期间,四方游客,八方商贾,云集旧街,日人流量达10余万之众。花朝会上,民间交易红红火火,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密密麻麻地分布于旧街的大小街道和三庙河河滩两岸,既有传统手工制作的木器、竹器、铁器类产品,也有日用百货、生资电器、衣服鞋帽、耕牛禽畜、花卉苗木、农用机械;文艺表演台台相连,韵味独特,既有年轻人爱看的现代歌舞,也有传统的习拳武打、耍猴舞狮、马戏杂技、打鼓说书、皮影清唱,还有最受中老年人欢迎的楚剧、黄梅戏。纵览整个花朝会场,无一不透露着新洲浓厚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地方人文特色,无一不彰显着新洲人民的精神风采和生活情趣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目前,一处“非遗”申报成功带动一方经济腾飞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一个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相互激荡的时代,文化所具有的软实力功能势必成为区域竞争的力量底蕴,而文化遗产正成为我们站在前人肩上继续迈进的基石。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所产生的载体,不仅可以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化标志,而且可以成为一个魅力无限的品牌。
   花朝文化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大品牌。热闹非凡且充满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民俗风韵的旧街花朝文化,是新洲的名片。《花朝风情》的出版发行,将会更加增添这张名片的含金量。它对于宣传花朝文化,研究花朝文化,开发利用花朝文化,保护花朝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新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胡哥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富饶的新洲土壤,培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深深扎根于这块沃土之中,辛勤耕耘,奋发前行,创作了大量像《花朝风情》这样的精品力作,促进了新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坚信,有许许多多业余作者的不懈努力,明天,万花丛中的新洲文学事业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夏安平

2010115

(夏安平:武汉市新洲区文体局局长、党委书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61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884
经验值
3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后记


    小时候,每年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我总要跟着长辈们或大哥大姐们,步行十几里路到物质交流会上去赶热闹。大街小巷如潮的人流和琳琅满目的商品,使我眼花缭乱;一个个民俗文艺表演节目,让我如醉如痴;一样样香喷喷的民间小吃,令我嘴馋心动……
   长大后,我更是花朝会上的常客。特别是近几年,花朝会使我着迷。我为我区有如此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欣喜。花朝文化生生不息,被传承、发扬了800多个春秋。它早已成为一种地域民俗文化,一种智慧和信仰的象征。它宛如新洲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光彩夺目,熠熠生辉,让人爱惜不已。
    自从对花朝文化感兴趣以来,我心中便产生了想研究它的念头。每当旧街花朝文化旅游节开幕之际,我总要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穿梭,从大街到河滩,又从河滩到大街,一路欣赏花朝文化,观察花朝文化,探索花朝文化。我被旧街宏大的花朝场面所吸引,被先人们传承下来的花朝文化所折服。作为新洲的一个公民,我为新洲有这样的地域文化而自豪;作为新洲的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有责任、有义务挖掘花朝文化,传承花朝文化,弘扬花朝文化,把花朝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今年年初,动笔写《花朝风情》这本拙作时,我埋头在图书馆、档案馆、史志馆和网络上寻找资料。从那些年代不同、纸质不同、大小不一、字迹不一、厚薄各异的书籍中,从那些不知道其真实姓名的网友博文中,渐渐的,我看清了一千多年来花朝节的发展脉搏,看到了各地先人们过花朝的风俗习惯及热闹场景。
    为了比较系统地记录花朝文化遗产的发展轨迹,由远及近地解读旧街花朝文化,我把全书分为八章,按花朝节的起源、民俗风情、特点价值、艺术瑰宝、传承保护、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编写。旨在让许许多多的人了解花朝文化,传播花朝文化,保护花朝文化,合理开发利用花朝文化,使花朝文化发扬光大,为子孙万代造福。由于时间仓促、资料有限,本书难免会有许多疏漏及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和海涵。
     花朝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开发及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件十分辛劳之事,并非一人、一物、一书就能承担起这个重任。它需要集众人之力,集众人之智慧才能完成。我的这本《花朝风情》只能起一个引子的作用,希望能借助这本书激发有识之事的乡土之情、民族之情、爱国之情,主动投身到花朝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洪流中来,为弘扬花朝文化、保护花朝文化、开发花朝文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该拙作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领导与朋友的帮助、支持与鼓励。在此,首先要感谢的是武汉市文化局局长和晓曦、副局长马勋标、社文处处长湛炯,新洲区委副书记、区长王世益,新洲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易金莲,新洲区委原副书记、顾问桂流贵,新洲区政协原副主席余文祥,武汉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龚泽生,武汉市群众艺术馆常务副馆长王志武、副馆长黄春晖、副研究馆员涂腊梅,新洲区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陶三友,新洲区文化局局长夏安平,新洲区商贸旅游局局长陈雁凌、副局长郭细幺,新洲区旧街街党委书记谢国英,新洲区水务局局长周武刚、副局长余卫华、防办副主任黎银河、潘塘水务中心主任胡春杨,新洲区文化馆馆长陈清平、副馆长张汉钟,新洲区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黄小遐,新洲区史志办主任王腊波,新洲区文化局办公室主任杨小曙,新洲区文联主席涂棣喜等同志。他们为本书或作序、跋,或题写书名,或提出修改意见,或赞助出版经费。其次要感谢蒹葭从风、在路上老黄、清山清风、武建国、兰帆、冬芳、敏思等网友。他们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或提供参考资料,或提供图片。最后要感谢我的夫人占瑛。她在该书的打印、修改、校对等方面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没有他们,就没有这本《花朝风情》。他们是旧街花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忠实支持者和维护者,他们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我衷心感谢他们,永远牢记他们为这本书所作的奉献!

                                   李少武
2010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1611

回帖

21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884
经验值
31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0: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参考书目

1、《新洲史话》,张朝咏主编,武汉出版社,20042月版。
2、《新洲风物采珍》,赵双喜主编,武汉市新洲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编,200611月版。
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10月版。
4、《荆楚岁时记》,宗懔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
5、《旧街镇志》、《乾隆黄冈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
6、《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丁世良,赵放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版。
7、《湘潮》(下半月),2008年第7期。
8、《知音九章》,张慧兰著,武汉出版社,20089月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2643

回帖

5

精华

中级船长

ゞヤ镜子Θ

积分
14771
经验值
12051
QQ
发表于 2010-6-1 1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

回帖

0

精华

初级水手

积分
39
经验值
28
发表于 2010-6-2 12: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顶,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5

回帖

1

精华

中级水手

积分
429
经验值
299
发表于 2010-6-10 1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路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427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生活是美的,美在生活,生活不是 ...

积分
1863
经验值
1430
QQ
发表于 2010-8-11 21: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63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451
经验值
1075
发表于 2010-8-19 13: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看看   了解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5-4-4 02:02 , Processed in 0.365923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