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旧街花朝节商品销售顺口溜的由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两个外省客商在花朝节期间带着货物来旧街赶会。他们坐在摊前,嘴边挂着扩音器,边用顺口溜讲着所卖商品的功效,边演示给游人看。 逛庙会的人们,听到朗朗上口让人发笑的顺口溜时,便产生了围观看热闹的心理。他们看到卖货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示所卖货物的多种用途,认为此货经济实惠,物有所值,就产生了强烈的购买欲望。当有一两个人带头买时,其他的人也随之跟着买,由此产生了市场效应。他们的生意因而非常火爆。 花朝会上有些商人所卖的货物同两位外省客商卖的货物一模一样,卖价也相同,但每天卖的货还不及他们的五分之一。这些商人深深体会到说顺口溜卖货和不说顺口溜卖货如同隔着两重天。 后来,许多有一点文化水平的商贩也仿而效之。他们利用空余时间,给自己打算卖的货物编一些顺口溜,等到花朝节时好派上用场。起初,他们说得不算好,顺口溜词句也不多。随着做生意的时间长了,他们的经验愈来愈丰富,说顺口溜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如: 卖多用切菜器的:说切丝就来丝,一不慌,二不忙,萝卜多长丝多长。它根根长,根根细,婆婆夸你好手艺。切千张,切海带,切出个花来人人爱;切香肠,切豆干,你切我切都带弯……吃土豆,先削皮,冬削萝卜夏削梨,陕西苹果南阳梨,今天用这个小刀来削皮……普通蔬菜切成花,客人见了人人夸。你来个亲来个友,切菜雕花露一手。做麻辣汤,搞烧烤,它比菜刀切得好。切凉菜,做炒菜,亲家母来了好招待…… 卖拖把夹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花朝会上买两拖把头。自扎拖把把地拖,又拖水来又拖灰,香港澳门都回归…… 卖穿针器的:人老眼又花,穿针就用它;人老眼不明,穿针它就行…… 卖万能胶的:这个胶,质量好,用不完放两年干不了。它能粘铜,能粘铁,秤杆子断了都能接…… 卖磨刀器的:磨刀器,磨菜刀,磨剪刀,不要技术不要巧,一分钟就磨好。轻轻推,轻轻拉,大人小孩都会拉。不用水,不用电,磨起刀来真方便…… 卖菜刀的:往前走,往前推,切起肉来不吃亏。要多快,有多快,方便家里的老太太。剁排骨,剁鸡骨,越剁心里越舒服……年轻人谈恋爱,注重的是人才;刀子好不好,就要看钢材。是钢是铁,你拿着刀子轻轻地一敲就晓得…… 卖钢丝锯的:这个锯条像一根线,锯起柴来一大片。它能锯龙,能锯凤,能挖窟窿能打洞,家家户户都适用……不要技术不要巧,轻轻松松方便快,好像大刀切白菜…… 卖饺子模的:饺子模,包饺子,包得好,包得快,包葱包肉包蔬菜。没有技术没有巧,婆婆爹爹都会搞……你心再灵,手再巧,没有我这个工具包得好…… 卖豆浆机的:豆浆机,磨豆浆,摇一摇,晃一晃,豆浆它比牛奶棒。三鹿牛奶品牌大,你喝出病来挺可怕。五谷杂粮自己做,新鲜营养又把握……轻松松,快如风,三磨两磨就成功。磨得好,磨得碎,吃到肚里不伤胃……不累胳膊不累腰,就像在做健美操…… 卖拖地器的: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的拖把变了样。地板脏了不用愁,神奇“杀破朗”拖把数一流。轻轻松松方方便,它的功效看得见…… 卖节能罩的:节能罩,效果佳,用过的朋友把它夸。夸它省时间省煤气,夸它环保又经济…… 卖剃须刀的:胡子长了不用愁,宁丰剃须刀刮胡子数一流。不用肥皂不用水,胡子刮了人儿美。又年轻,又漂亮,众人羡慕你好模样…… 卖玻璃擦的:红面擦,黑面刮,马上擦,马上干,好像洗衣机在甩干。左转弯,右转弯,玻璃擦得漂亮又美观……又简单又轻松,擦个窗户只要两分钟…… 卖盘发器的:盘发器,真神奇,要啥头形弄啥形,都是当今最流行。一日三餐三顿饭,十个头形轮流换。换个头形一分钟,你说轻松不轻松。 …… 有的人说累了,坐下休息一会儿,点支烟,喝杯水,摊前的围观者见没什么好看的,立即散去。当他休息好了,又打开扩音器,继续用顺口溜招览顾客,摊前立刻又围满了人。 有的顺口溜高手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连收钱找零、讨价还价、回答顾客的问题都用顺口溜,简直是游刃有余,信口拈来,张口即出,使现场的观众佩服至极,不禁露出开心的笑容。 2009年,在旧街花朝会上,我看到一位大妈问一个卖小切菜器的老板:“切菜器么样卖?”老板用顺口溜回答说:“两块钱,买一对,今天只收功夫费。买一个,送一个,这些都是正宗货。大刀买,小刀送,两块钱一套最适用。说送咱们就得送,不然对不起观众。” 老板见大妈要走,又用顺口溜说:“大妈你来买一个,雕花切菜都好做。你做几道好菜端上桌,让儿子媳妇孙子老伴乐一乐。你来个亲来个友,切菜雕花露一手。” 大妈还价说:“一块钱一个卖不卖?”老板说:“不还价,不讲价,还价讲价欺骗大。我们厂里有交待,少了两块钱不能卖。两块钱,不算贵,今天只收成本费。”见大妈犹豫,老板又说:“当家人买当家货,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错过了好机会,价格贵几倍;错过了好时期,买不到好东西。切丝不用刀切片,比你家菜刀还方便。省得你回家把刀找,比大妈在家切得好。” 大妈不相信地说:“你把刀给我用试试,看我会不会用?”老板把切菜器递给她说:“长江水,浪打浪,你用我用都一样。这不是开飞机,又不是打电脑,没有文化也会搞。”他看到大妈有点手忙脚乱,便说:“大妈你别急,轻轻地拉,轻轻地推,做几道好菜等着儿子媳妇过年早回归。” 大妈试完后觉得好,说:“我买一套,拿套给我。”老板说:“你给钱,我拿货,免得忙了出差错。钱到摊上货就到,省得大家乱了套。” 大妈从口袋里掏出十块钱递给他,他边找钱边说:“十块钱,用不了,还有八块往外找。又找钱,又拿货,省得两个出差错。找的零钱你装好,防止小偷偷跑了。” 大妈听完后,抿嘴笑了一阵,说:“你个师傅真会说!” 近几年,旧街花朝节庙会上,随处可见说顺口溜卖货的商人。旧街几公里长的街道和河滩,做生意的商贩密密麻麻,高音喇叭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旧街花朝会上所卖的货物,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产品,价格也不贵,多则上十元,少则一二元,很适合普通老百姓购买。这些居家必备的东西,放在商场、超市销售,每样东西每天一般只能卖几个,但用说顺口溜的方式卖货,花朝会上每天能卖一百多个甚至几百个。 旧街花朝庙会游玩的人数逐年递增,日人流量由1985年的五、六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万人次;货物成交额亦逐年上升,由1990年的120万元,增加到现在3000多万元。如此火爆的场面和巨大的销售量,这一方面得益于区委、区政府和旧街街道党委的合理引道,精心组织;另一方面我想与商品销售顺口溜的产生和不断壮大有很大关系。 逛庙会的人们既是为了游玩,又是为了购到经济实用的日常生活用品及农业生产工具。如果花朝会上没有老百姓认可的价廉物美的货物和值得观赏的东西,是很难吸引如此之多的游客,很难产生如此之大的销售量。 花朝会上商品销售顺口溜的产生和壮大,既为游客提供了经济实用的货物,又给游客带来了欢声笑语和美的享受。它的应运而生,成了旧街花朝盛会上一道特殊而靓丽的风景。 十多年来,每年花朝节,我总要到旧街摩肩接踵的人群中转悠。曾被商人们高超的民间口语化顺口溜技艺所折服,被这一别具一格的售货方式所吸引,深深佩服这些上至六十多岁,下至二十多岁的男女女生意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