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扯野棉花】去声是这样分化的
话说在公元前648年,强大的楚国侵略扩张,将东邻小国黄国吞并。除却在残酷的“卫国战争”中战死的将士,以及战争中被楚军“误炸误杀”的黄国黎民,楚国国君下旨,将剩下的黄国军民全部向南遣送,发配到大云梦泽荒凉的东部边缘,开荒垦田。以强欺弱以大欺小的楚国人,还恬不知耻地糟痞别个黄国人不中神,不禁打,是水货,竟然在人家黄国故城的城名黄川的黄字上,强加了个三点水,改成潢川了。
悲戚的黄国遗老遗少,筚路褴褛地来到云梦泽东部边缘这个接纳了大量长江水带来的泥沙形成的沼泽地,勤劳地“围湖造田”,很快就星罗棋布地建成了自己的家园:黄陂、黄安(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红安)、黄冈(含后分析出的新洲、团风)、黄梅,乃至江对岸的黄石,民间笼统地俗称“新黄国”。
国虽然破了,家也不在了,但老百姓还在,他们还要生衍繁息。发配中的黄国末代国君对这点还是清楚的。自己虽然不再是国君,但还是昔日臣民的领头人,黄国末代国君意识到自己要带领昔日的臣民好好地生活下去。他便经常性地带领旧臣中的精英们,在新建成的家园内访贫问苦,指导“灾后重建”。
一天,这位黄国末代国君又来到乡野村落微服巡访。您家说巧不巧,途中他的背包带子断了。随访的大臣立即陪同去买带子。可问了好几家杂货铺,要么说没有,要么递过来一只袋子,令这群人哭笑不得。害得他们反反复复又是比划又是解释的折腾了好半天才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根带子。
回到“离宫”,这位黄国末代国君召来文臣们商议:怎样才能准确地区分带子和袋子,让老百姓一听就明白,方便交流呢?有个大臣献计:在声调上区分,发明一个新的声调,让袋字这样一系列不容易听分明的字读新的声调。
末代国君一听,大加赞许,爽快地准奏了。于是,在“新黄国”地带,去声字分化为两个声调,一个读原来的声调,雅称阴去声,一个读新发明的声调,雅称阳去声。由于简单方便又容易分别,很快在“新黄国”普及开来。
尽管“新黄国”人发明了很有实用价值的阳去声,但战胜国楚国朝野因鄙视手下败将,没有接受这个发明,直至今日。不光楚国,所有北方大国也都瞧不起老黄国人的发明。只有南方的蛮夷小国接受了。于是,如今的武汉往西的楚国故地及北方地区的语言中,仍然只有一个去声、“带袋不分”,只有“新黄国”和南方地区去声进行了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