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杨东辉 于 2017-5-6 18:02 编辑
双柳地龙口杨家
【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把“加强修史修志”列入其中。于是,我想到了想到了家史,想起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和乡亲。】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宋朝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当时的汉水还没有改道,下游因流经云梦泽故地,河道常常消失在云梦泽巨大的水体中,不稳定地分汊入江。长江再一路往下,过天兴洲,过阳逻十里长山(龙山)到龙口后,便一分为二,中间夹一峥嵘洲(面积相当于今天的天兴洲)。南支流作为大江的主航道一路东去;北支流在龙山头和珠山的夹持下经断天河短暂向北后,被王蟒山阻挡和制约,再次向东,到团风河段与南支流汇合。
此时此地,大江上迎来了一位乘船溯江而上的南宋爱国诗人、大文学家、史学家陆游。他从浙江绍兴出发,取道长江西上“入蜀”赴奉节为官。陆游当时可能从行程的距离和安全考虑,在经过峥嵘洲河段时,取道峥嵘洲北侧的支汊“双柳夹”西上。因为南支汊水深流急水道弯曲,而北支汊“双柳夹”水浅平缓水道笔直。
明朝初年,朱元璋当皇帝后,为了报复跟他对抗作战的陈友谅,便对陈友谅的老家湖北的百姓,以及对陈友谅有过支持的湖南的百姓,进行血洗,致使当地人烟稀少。后来明王朝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广”等运动。期间,一支杨姓人家跟着移民大军筚路蓝缕地从“江西鄱阳瓦屑坝”来到了麻城歧亭。
明朝成化初期,大约是十五世纪下半叶之初,即公元1465~1470年间,汉水下游连年大水,提防多次溃口,终于在汉阳县西排沙口、郭茨口间决而东下,发生一次大的改道,汉水从不稳定的分汊入江,到稳定归一地汇入长江,直到今天。这期间,双柳夹也没有“闲着”。长江水流挟带的泥沙,汛期后淤塞着双柳夹。双柳夹汛期为河道,汛期过后即成为沼泽与湖泊。这些湖泊就是后来的陶家大湖、七仙湖(也叫七湖)、涨渡湖。
陆游在《入蜀记》中说:“双柳夹,大堤高柳,居民绸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明朝后期,已淤塞形成为沼泽与湖泊的“双柳夹”,鱼就更多了,也便于捕捞。也就是在公元1600年前后,一位叫杨达的青年人,拖着一条不方便的腿,离开麻城歧亭老家,来到峥嵘洲头龙口附近的小山丘王蟒山的山坳里扎下窝棚住了下来,以打鱼为生。当时的龙口,就在沼泽和湖泊旁边,正好打鱼。这个男女青年,就是龙口的杨姓始祖。龙口杨姓始祖杨达公开辟的憩身之地,后人称为杨家漖(这个地名早已消失,如今在龙口没几个人知道,就是杨家人也是知者寥寥,笔者还是听当时年逾古稀的老父亲说的。)
随着水位的下降,杨达公的后人从杨家漖搬下了山,来到地势较高的一个地畈(后来命名为杨家畈),辛苦勤劳地建房垦地建设家园,并形成了杨家的第一个湾子,这个湾子,便是龙口杨家最老的湾子,也就是后来叫的老屋湾。
随着水文形势的不断变迁,渐渐地湖区平原地面逐年增高,双柳夹的沼泽地被淤成平陆,长江河道完全土地化(除至今还保留的陶家大湖、七湖、涨渡湖等湖泊外),峥嵘洲彻底与北岸汇合,双柳夹与峥嵘洲合并变成双柳地。期间,龙口杨家也随着发展壮大,在杨家畈除老屋湾外,还相继分发出了庙湾、埂子湾、秀湾、坝塘湾、沟湾、三份湾、新湾,以及龙口街的半条街,龙口杨家遂形成了八个半湾子的规模。
在此期间,由于人口稠密,人多地少(到笔者记事时,家乡人均土地仅两分七,4个人加起来才一亩地),随着龙口杨家的不断壮大,为了生存和发展,龙口杨家的一些人再次背景离乡,艰难地向长江、汉水新的冲击平原迁徙,开垦荒地繁衍生息。近的迁到了洪山毛坦、江夏豹澥,远的迁到了枣阳鹿头街、重庆云阳等地。远迁枣阳鹿头街、重庆云阳的族亲,失联至今。远在他乡的族亲们,你们在新的家乡生活得好吗?老家的亲人一直在牵挂你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