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2398|回复: 14

仓埠有个桃花源(转)

  [复制链接]

18

主题

356

回帖

2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447
经验值
1072
发表于 2011-1-8 11: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湖北武汉

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帖最后由 明月眼镜 于 2011-1-12 10:43 编辑

前段时间在网上查我的母校---新洲二中,无意看到这篇文章,里面介绍的王飙老师,还有N多校园配图,勾起了我当年求学在此的诸多美好回忆,特地转过来珍藏~~~
作者:梅雪飘云   出自:武汉_董玉梅

    上周五,接到大哥王飙的电话:地里的香瓜熟了。
香瓜熟了!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纯生态的香瓜,一下子把我的食欲勾出来了。约好周日前往。
王飙不在武汉市区,他居住在新洲仓埠。周日一大早,举家行动,到武汉客运港乘车赴仓埠!
    清早,凉风习习,阳光并不明媚,似乎还有点阴惨惨的。不过,这是夏季,阴天更舒适。准备登车,突然想起记录一下自己的行程,于是,把相机从包里掏出,正想拍片,突然串上来一个中年女人,胖乎乎的,挡在了车牌前。原来是车上的售票员,他不让我拍照,我便问道:你违法了吗?你没违法,为什么不让拍呢?
    记得以前去仓埠的车,15分钟一班。现在改成40分钟一班。于是,在闷热的车厢被迫等待了20多分钟。
仓埠,曾经是个很热闹的地方。今天的仓埠,似乎没落了。一个地方的没落与否,最直接的衡量标准,就是车与道路的好坏与否。去仓埠的车,少而破,拐上去仓埠的路,路也显得破烂不堪。车上无空调,车窗便没关闭。对面驶过的车辆带起了满天的灰尘,灰尘呛鼻。于是,一路上不停地关窗,开窗,忙得不亦乐乎!
    车行近一个小时,突然看见路边有些水泥制品,整齐地码在路边的田野里,这是做什么的呢?心里正想着,车子突然拐弯进了加油站。等待加油的车排着长龙。于是,奔了近百米如愿以偿地拍了张照片。
cb2.jpg
    这些东西肯定是用在建筑物上的,只是用在建筑的哪个部位呢?这些构件的附近有一栋平房,墙壁上写着一句话“明天的市场”。明天的市场!我得到明天才能知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啦!只是对我来说,这一排排的构件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可能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仓埠到了。仓埠汽车站就在仓埠镇的入口处。昔日的汽车站可能是仓埠街面上唯一有点年头的老房子了。汽车站的规模不小,证实了仓埠确实曾经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今天,徒有虚名车站外,停着满是灰土的客车。破败的气象毫不遮掩的流露出来。
cb3.jpg
    左边的一条路,就是进入仓埠镇的通道!
    仓埠原来归属于黄冈,这里也曾经人文汇萃。刚进入仓埠镇,就被两块路牌吸引住了,路牌的上路名相当有意思:陶园路、骑云街。雅致而让人可以幻想的路名。这两块路牌告诉我,仓埠的路名命名也是有方向的,路与街垂直。凡东西走向的道路为街,凡南北走向的道路为路。与旧时汉口路名的命名有同理之感。
cb4.jpg
    拐过两个路口,我又看到了骑龙街和武滨路的路牌。看来,仓埠的路名也是有系列的。只是除了这骑云,骑龙之外,还有哪些属于骑字辈的路名呢?
    说真的,多次到仓埠,还只有今天才想着梳理一下仓埠的地名。
    仓埠并不大,沿路走来,只看见了一个集贸市场。如果只有我一人,我可能会进入到集贸,去讨价还价地买点菜蔬,以体会一下仓埠的风情。但是,还有两位对此不感兴趣的家人,少数服从多数,只好继续向前行。但我没忘记看一下路牌:新建街。与武滨路垂直的新建街,就是仓埠的集市所在。
    而我沿路走过的武滨路,就是仓埠最热闹的一条街。这里不仅有各种商店,中百超市也开在这里。这里的中百比武汉的牛气很多,衣服是买一件赠一件。你还别不信,这大红的横幅挂在这,你不信也得信!
cb5.jpg
    武滨路的尽头,是开源街。开源可能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因为与开源对应的还有正源路。正源路来源于国民党将军徐源泉开办的正源学校,1946年后改名为正源中学。因此,走到开源街,就可以知道,我的目的地,昔日的正源中学——今天的新洲二中就要到了。
    但是仓埠是什么来历呢?为什么叫仓埠呢?这是因为明代这里是政府的军粮仓,屯集军粮的地方。简而言之,仓埠就是一个大仓库。由一个仓库形成一个地名,其地名的来历和武昌的广埠屯非常相似。
    想起仓埠因储粮而得名,便十分留意粮店,米店之类的商铺来了。
cb6.jpg
    开源路上有家文化面粉厂,说是厂,其实只是一家小作坊而已。作坊门口晒着一排排的面条。近前细看,象是热干面。问店主,果然是。热干面整整齐齐地在太阳下排列着,形成了不同的几何图形。
    走进店铺,和店主聊起天来。店主曾经在镇上的一家国营面粉厂工作,90年代初工厂倒闭,便回家开了这家小店。小店刚开张时,生意不错。新洲二中和店主订了口头供货协约,每天都要从这里购进上百斤面条和热干面。也就是说,学生的早餐及晚餐的面食,全部是由这里供给。
    店主一边与我聊天,一边继续包裹面条。这样的面条一包只卖一元钱。
cb7.jpg
    2006年开始,原因是教育管理部门把学校的粮食供应收归到教育部门所有。这里的生意一落千丈,每天只有一些餐馆和家庭顾客光顾。那台放到门边的压面机,现在一天只转动一个多小时就停止了。

    当我询问店主一个月的收入可否维持生计时,店主告诉我,那还没问题,一个月纯收入可以达到1000多元。

    开源街上,还有一家粮店,这家的门面大多了,店铺也宽敞很多。称为阳光粮行。仓埠,因粮食而得名的地方,不注意粮食是不应该的。
    开源街行走到一多半时,与文化路交汇。拐进文化路,一直走到尽头,就是新洲二中了。当然,到达新洲二中还有另一条路,就是把开源街走完后,拐进正源路,也是走到尽头,就到了新洲二中。
cb8.jpg
    接近学校时,就看见王老师站在学校门口,于是,加快脚步。王老师看到我们,也快步迎上前来。还有点距离时,先生和王老师就把手都伸了出去!
cb9.jpg
    王老师是新洲二中的语文老师。曾经带过多年的高三,学生中有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的。王老师也是一位书画家。走进新洲二中,你随处可见王老师的墨宝。他的笔名是黑马。他的好几幅作者都被中国国家美术馆收藏。
    用普通人的眼光看,王老师这人有点怪异。学校分配有住房,却偏不去住,而是自己在学校旁边的一条小河边筑了个小窝,圈了一小块地,在这里画画写字,种田种地。因此,要去王老师的小窝,还得穿过学生宿舍和学校的大操场。然后再走过一片菜地。
    每次来这里,都会想起一个与王老师有关的故事。那还是我前些年最初到二中的时候.负责接待我的黄主任告诉我:有一个市局的领导,视察新洲二中,看见了黑马的墨宝,便想求幅字。可王老师来后,这位想求字的领导架子摆的太大,当然用的是一种恩赐的口吻,结果王老师拂袖而去。学校的领导拉都拉不住。
    此后,学校的老师逐渐地把王老师的菜园子画室称为了世外桃源。意为王老师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是一个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的人。而我与王老师交往的数年间,我觉得王老师的为人处事,与古代所说的隐士相当接近。
    我们接近他的桃园时,穿行在一条柳叶拂面的田间小路上,对于久居城市的我来说,走在这样的路上还真是一种享受!
cb10.jpg
    王老师的园子到了。园子外面,是一个荷塘。悟道二字在墙上,很醒目。王老师也崇尚道家遗风,在王老师身上,还真可以寻到一些仙风道骨的影子!
cb11.jpg
    在我的印象中,王老师的桃源是一派农家景象。去年的院子里有鸡,还有三只大雁。院落很宽敞,足够这些鸡啊、雁啊在院子里闹腾了。这三只大雁初看与鹅相似。如果不是王老师告诉我,久居城市、远离自然的我,还真分不清是鹅还是雁。看,这三只雁的行动多一致,就是鸣叫,也集体行动。这是几张去年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院子有点与真正的农家小院落的不同。
cb12.jpg
    院子里,零落地丢弃着一些老建筑上面的构件。看似随意,其实还是经过精心布置的。这些老构件是王老师从当时拆除老屋的人家捡回来的。让你在院子里不经意地看见一块,然后又看见一块,再看见一块。
cb13.jpg
    这张照片在长江日报上登载过。有心的读者可能还会记得!王老师正在挥毫写下“法内逍遥”。
cb14.jpg
    可是当我这天踏进小院时,小院的风景已然变化。没有鸡,没有雁,只在满眼的绿,细看就是满眼的果实。还没到秋天呢,这里的果实就已经累累了。于是,我对王老师说:这不是桃源啊,这是菜园和果园啊!
     枣树上已经开始结枣了。 一个废弃的滑梯上,居然爬上了瓜蔓,结了一个大西瓜。
    小院的后门,是一个竹门。门外,也是王老师的菜园子。只是这竹门已经被鲜花与瓜蔓包裹起来了。一朵黄瓜花,说不定过几天,这里就吊着一根脆生生的黄瓜呢。
cb15.jpg
    转到门外边,果然看见了几根黄瓜吊在那儿。拍下来,又伸手摘了两根下来。这两根黄瓜在我们坐定后,就被消灭掉了。园子里还有苦瓜。 还有豆角!
    女儿初次来到这种院落,十分高兴。大嫂拿着刚摘下的香瓜站在树荫下和女儿说话,看我的女儿笑的多开心啊。
cb16.jpg
    园子里还吊着两个葫芦。这是王老师为我留的。我喜欢葫芦制品。所以,当王老师专门指给我看这两个大葫芦时,我高兴地嘱咐王老师,不要摘下来,就吊在这里干透。这两个葫芦不久之后就会成为一个艺术品挂在我的家中。
cb17.jpg
    院落的墙根处,一个菜篮子里放着大嫂挖的马齿汗。大嫂的心真细!大嫂知道我的消化功能不好,特意去挖了这种对肠胃有好处的野菜。
    初次来到的先生,一直跟着王老师,听王老师介绍园子的来历和园子里种的各种菜蔬和水果。我于是担起服务的重任。专门为他们拍照片,留下先生的“历史时刻”。
cb18.jpg
    就是在这个小门外,我问老师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菜地大约有几亩时,王老师说,约有近三亩。这地盘还真不小啊。呵呵,和我们这些城市的居住者相比,王老师就是当代的地主老财啊!
    太阳很大了,站在园子里已经很热了。于是,躲进画室内,墙上挂着王老师还未完成的一幅山水画。
    过了一会,王老师和先生也进了屋。一起坐下,喝茶聊天。大约11点钟时,我们陪着先生和女儿一起沿着育才大道去参观徐源泉公馆。
cb19.jpg
    参观徐源泉公馆,导游非王老师莫属。
    现在的学校,因为校园不断扩大,校园内的道路都命了名。这育才大道,无疑就是培育人才的一条大道了。也是,从正源中学开始,这里走出的名人,细数起来还真不少呢!我有时间得找出几个有名的来亮亮相。
cb20.jpg
    太阳太大了。王老师和大嫂领我们穿过这片树林。树林茂密。进入树林便有了凉爽有感觉。树林里有一些水泥制作的板凳和桌子,可以供学生在树林中学习。现在市内的学校,很少有这样的树林了。
    穿过树林,徐源泉公馆就到了。到过徐源泉公馆的人,一定熟悉这座精美的门楼。这个门楼的朝向是北,却又稍稍偏西。为什么不让他正面朝北呢?
cb21.jpg
    原因在于徐源泉是军人。完全朝北对军人出身的徐源泉不利。这种不利在于朝北与败北有关系,因此,当设计图纸完成后,徐源泉要求把朝北的门楼改为稍稍偏西。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门楼。
    门楼上的“阆苑春浓”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在很多的相关书籍中,包括在胡榴明的《武汉老公馆》一书中,记载的作者都是另外的人,其实这四个字,就是王飙老师所书。
    不仅如此,“澄清在望”也是王老师所书。我下面所贴出的照片中的字迹全部如此。皆是王老师的墨迹。
cb22.jpg
    以前就听说过,徐源泉公馆里曾经住有“36家房客”,这36户人家,全部是二中的老师。1995年,开始维修这栋建筑,要把老师们迁出去,学校很是费了一些周折。当时,王老师也是参与维修的重要人员。这里很多的维修意见,都是依据王老师的意见来的。就是这一年,王老师写的这些字,被新洲县批准全部用在公馆的复原维修中。
    我在王老师的家中看见了一张1995年的录用通知书。向王老师询问当时的复原状况,才得知这些内容的。
    当时老师们搬离公馆后,王老师参考了一些资料,对已经破损的大门进行了图案设计,重新进行装饰,才成了今天的模样。木制的已经腐朽的门板被包裹起来。
cb23.jpg
    这是公馆的后花园,称为退园。这退园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与思想呢?不能妄加猜测,只能是各人自己去体会了。退园二字依然也是王老师所书!
cb24.jpg
    这是园内的一块碑,新制作的。所拍摄的一面不是碑的正面。这段文字中记载的林育中,是出了林彪的黄冈林家大湾的人。武汉大学毕业的。50年代时,代表人民政府接收正源中学,创办了仓埠中学。后又长期担任新洲二中的校长兼书记,为新洲二中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新洲二中,今天是算不上好学校了,但在50年代,曾经是名扬全国的一流重点中学。当时,学校的口号是“面向清华北大,剃武大、华工的光头”。就凭这句话,可见当时学校的教学质量非同一般。1965年还被确定为教育部直接联系的全国5所教学大改试点学校之一。那时的新洲二中,牛啊!
cb25.jpg
    而所有的这些成绩,都与这位林家大湾出来的林育中先生分不开,因此,在这块园子里,为林育中先生刻碑纪念。纪念碑的正面题词是汪厚川先生,纪念文稿由徐少才撰写,而墨迹则是由王老师所写。只是如今的刻碑人的手艺,实在不能让人恭维了。如果社会继续照今天的样式发展,以后就没人会刻碑了啊。
    徐公园。出了这个门,就出了徐公馆了。在徐公馆这么多的墨迹中,还只有徐公园三字旁边,有黑马的印迹。于是,请王老师站在这里留个纪念。
cb26.jpg
    徐公园这边的一条小路,就是二中老师的住宿区,这里晒着衣服,只是不见一个人影。已近中午了。相机也恰到好处地没电了。王老师说:今天镇里停电, 我们不在家里吃饭了,到餐馆去。想着一园子的新鲜蔬菜,还真不愿意去餐馆。
    席间,王老师和先生谈笑风生。大嫂贤淑温柔地坐在一边。只是不断地方招呼我和女儿,让我们多吃点。
cb27.jpg
    吃过饭,重回校园。在仓埠的街面上,我们基本上看不到老房子了。但校园内,除了徐源泉公馆外,还有几栋老房子。有的建于上世纪30年代,有的建于50年代,他们至今大多保存完好。仍在发挥作用。
    真正吸引我目光的是这栋楼。虽然来看过两次,但每次来仍然想在这里再站站。这就是1931年正源中学建立的教学楼。掩映在绿树从中的小红楼,是一栋非常漂亮的建筑!小红楼的中间入口处,已呈斑驳之态。经过了近80年的风风雨雨,今天仍不失为新洲二中的一个风景点!
cb28.jpg
    这栋楼的墙面上,有一块标示牌,牌上对这栋楼解释的相当清楚,从牌上看,这栋楼的历史相当丰富,几乎就是仓埠这一带的历史见证楼。但这个牌子的解释却了隐去了一段历史真相。这就是抗日战争期间,仓埠沦为日军控制之下后,这栋楼被当地的伪政府征用,成为伪政府的办公楼,一直到抗战结束。(徐源泉是1930年开始回乡购地基,建学校、修公馆的。“徐公馆”和“正源中学”均由汉口鲁兴昌建筑公司承建。原因在于鲁兴昌与徐源泉交好。)
    1962年,小红楼改建为学校的图书馆,进行了装饰。这种装饰今天依然存在。
cb29.jpg
    校内的另一栋老建筑是一栋凹形楼,正源中学的高中部,属于常见的教学楼式样。建于50年代,是学校处于最辉煌时期的见证。很多来校参观的领导人,都曾出处这栋楼。在其他学校都拆旧楼建新楼的今天,学校把这栋建筑楼保护得如此完好,很不简单。现在,这里仍然是学生的教室。
cb30.jpg
   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下午5点。应该回家了。临走之前,回家后就忙碌的大嫂把菜园子里的新鲜菜\鱼塘里的鲜鱼,还有马齿汗等,做了一桌子,硬是让我们饱了口福。告别了王老师和大嫂,走出校门。回头又为学校拍了一张照片。这是有路牌的照片。有了这些照片,想去新洲二中的朋友就不会迷路了。
cb31.jpg
    线路如下:在仓埠镇下车,进入骑云街,在十字路口处转进武滨路,到达尽头时,再拐入开源街,然后到达十字路口时再进入文化路,走到尽头就是二中的大门。
本文转自http://blog.stnn.cc/dongyumei/Efp_Blog.aspx
原文链接已经失效,百度快照还可以查到
看了一下,博主"武汉_董玉梅"还是个著作等身的人,她的博客内容也蛮丰富的

43

主题

528

回帖

0

精华

见习船长

积分
4391
经验值
3820
发表于 2011-1-8 12: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陕西咸阳
片片木转换命名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0

精华

见习水手

积分
13
经验值
9
发表于 2011-1-8 13: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自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回帖

0

精华

见习水手

积分
13
经验值
9
发表于 2011-1-8 13: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好啊,,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86

主题

1万

回帖

105

精华

AD

积分
54640
经验值
43391
QQ
发表于 2011-1-8 13: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作者本人我见过,是武汉社科院的主任,汉网人文版的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3791

回帖

0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2532
经验值
-1276
发表于 2011-1-8 15: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不错
还有这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56

回帖

2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447
经验值
10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0 20: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仓埠地理区位及历史沿革:历史悠久,地理条件优越。镇西南武湖常年水面67.9平方公里。公元前109 年(汉武帝元封二年),仓埠始名“骑龙镇”(今仓埠有骑龙街);东汉江夏太守黄祖曾率兵驻湖操练,故名武湖,又名黄汉湖。公元882 年(唐僖宗中和二年),更名为“中和镇”。   仓子埠背靠武湖之滨,扼守倒水河入阳逻出江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明代的粮仓,屯集军粮的地方,也是重要的漕运埠头。清太平天国北伐丞相吉文亮曾进驻仓埠,并作大本营。   仓者,仓库也,埠者,码头也,公元1368 年(明洪武元年)朝庭利用武湖漕运,在此建贮粮所,改中和镇为“仓子埠”。武湖是通江湖,南通长江,枯水为湖,丰水为江,仓埠依岗滨湖,为交通要塞,1968 年以前,每年5至10月,风帆由湖入江,西上汉口、宜昌、重庆,东下黄石、九江、南京、上海。仓阳古道北接红安、麻城,延及河南,南通阳逻,仓埠一度成为水陆货物和客商运输的中转站。1965年,武湖围垦,通向长江的黄金水道堵塞,仓子埠虽有所失落,但仍是新洲县的三镇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56

回帖

2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447
经验值
10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 11: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是仓埠人来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650

回帖

1

精华

资深水手

当家的

积分
2697
经验值
2004
QQ
发表于 2011-1-12 20: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广东广州
好象有点陌生,我在二中三年,没听说有这么一个王老师啊,房子的一部份应是当时师范的吧。也没有那么一块菜地啊,也不可能在老二中啊,现在的二中大了,包括原二中,新洲师范,原仓埠中学,太大了,但那个公馆真的没变,以前夏天,天天下自习去里面洗澡。年青老师都住在那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356

回帖

2

精华

资深水手

积分
1447
经验值
1072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湖北武汉
就是以前的师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版权声明|免责声明|手机版|阳逻在线 ( 鄂ICP备09011060号-4|42011702000008 )

GMT+8, 2024-12-23 03:28 , Processed in 0.308129 second(s), 4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