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3-23 08: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乡亲,你说的王震将军,的确是1950年前后为石河子市的规划人,领导人。但其故乡是湖南。易中天是武汉支边和我一样是65年从武汉支边到石河子市的北边100公里的150团的支边青年,不过不同的是他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了武大。
王震在解放新疆时是总指挥,新疆军区司令兼政委,兵团司令兼政委,55年前后调任中央农垦部任部长,长期关心新疆和兵团的建设,在去世前的91年前后还来过兵团的经济中心的石河子市。
新疆兵团建设得飞快,除了上面的扶持外,新疆人,兵团人做活是在拼命,也是实情。我就在支边石河子市143,1场3连当农工14个月,深有体会。我们当年的12月31日室外温度零下30度,还是身着普通棉衣裤,戴普通棉手套,在离连队2公里外的条田里削甜菜。做不到10分钟,就全身发冷,发抖。说话都发抖。而且在野外连躲藏的地方也没有。任务是固定的,不完成任务不能收工。这天我们做到晚上七点半收工。回到宿舍是冰样的寒冷等着我们,一晚上只能烧一炉子火。第二天,我们起床时连穿的大头鞋和毡袜是冰团。穿上它们彻心的冷。如果兵团的工作条件好,我们新洲,随县,黄彼1959,1960年支边的数以万计的青年为什么绝大多数回家?我们石河子市不是躺在床上享清福的一群人。是拼命的一伙。
对国家来说,我们为解决国家的当时的缺粮问题作了贡献,直到1969年,甘肃粮食厅的干部还到我们新疆调粮.
61年甘肃缺粮国家用火车把他们送到新疆哈密集体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开头让他们畅开吃,结果有人被撑死。后来才让他们按计划吃,救了他们一命。我们支边到一个连队的人有50人,其中已经有8人已经先后离世,死亡率是百分之16%全国平均死亡率的(千分之六左右)的25倍左右。
武汉人平均死亡年龄是74岁,我们石河子市是多少,64岁!我所在的学校,平均死亡年龄不到50,建校30年死亡人一年0.8人左右,平均年龄不到50,最年轻的28,很多人是40左右去世。最年长的一位80。
为什么绝大多数武汉支边青年到了退休几乎全部回到武汉,2000人坚持在石河子市的不到20人。而且更有甚者有人1965年9月11日到了连队不到一个月在当年的10月1日就什么都不要,回到武汉。工资,户口。都不要了。直到80年代才解决。好,等我有空,好好写一文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