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加入阳逻在线,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朱羽君的摄影艺术讲座 第八章 色彩的基本知识 1. 色彩与光的关系 有光人才能看到东西。 有了光人才能分辨色彩,有不同的光源,同一颜色的物体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如在日光。灯光。月光下同一物体颜色不一。 另外即使是在同一光源下,由于顺光,逆光,侧光,颜色也会出现同一物体的色相,饱和度,明度不同的问题。 物体不存在同一固定的颜色,物体的色是随着光源的变化,光源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只有了解光的性质,光的方向光的强弱,光在物体上的吸收和反射情况等变化规律,才能预见画面的色彩效果,才能艺术地运用色彩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2. 关于色彩的一些基本概念 原色:在色光中,红绿蓝是光谱中的原色。是光谱中最显著的色光由这三种色光的不同混合可以得出光谱中其它色光。 原色鲜明有力,相互之间的色反差大。 间色两种原色光相加成间色,如红光与绿光相加,产生黄色,红光多,绿光少,产生橙色, 蓝色光与红色光相加得品红色,蓝光多红光少得紫色,原色之间这种不同比例的相加,可以产生极其丰富的色彩,间色柔和储蓄。 补色: 两种色光相加得白色,则这两种色互为补色,其中三原色的补色分别为红的补色为青色,绿色的补色为品红色,蓝色的补色为黄色,互补的两色之间,对比强烈,色反差大,补色的原理来源于人看一种颜色后对物体残留的残象形成。 消色 指黑白灰三种颜色,它们对光线呈均等地吸收和反射,只有亮度的不同,没有色别的变化,消色和其它色彩容易取得和谐 色环 把太阳光的可见光谱红橙黄绿表蓝紫,按顺序首尾联接起来,在两头的红和紫之间加上品红色,就形成一个圆形的色环, 色环的意义在于进行色彩配置时,可以很快地找出与其对立的或者相邻的色彩,如红色与它对立形成较强的色反差的颜色是绿青蓝,在相邻位置的品红和橙色, 是与它对比弱的色彩,这在色环上可以迅速地了解和判断出来。 色彩的三要素,含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色相也叫色别,色别是各种颜色之间的本质差别 明度是指同一色别如绿,由于不同的光线照明下呈现不同的绿,受光面与阴影面之间,就会有明绿,绿.暗绿的区别。 彩色摄影中明度不同可以产生立体感。不同颜色的明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光谱色中,黄色最明亮, 饱和度是指颜色纯正的程度,颜色鲜艳色彩感觉强烈,饱和度大,色调清淡,色感觉弱,饱和度小。物体的表面结构与饱和度有关,光滑的表面结构色彩饱和度低粗糙的表面结构色彩饱和度高。同一物体的色彩饱和度又与光线的强弱有关。 色温色温也是彩色摄影中的一处重要概念,彩色胶片的选用 ,光线的运用无不与色温有关,在物理学中指出色温是一个绝对黑体加热到不同的清晰度会辐射出不同的色光,比如一块铁加热到先呈暗红色,红色然而逐渐至白热化,加热到5400度时辐射的光与日光相似,到25000度时为天蓝色。物理学上应用绝对黑体加热到某种清晰度时所辐射出某种色光的现象,以这一温度值来温度该种色光的性质,叫光源色温度即色温。符号以拉丁字K表示。 色温低红光成分多,色温高,蓝色成分多。当我们用色温来标明光源色时,吸是一种标志和符号,它与实际温度无关,使用彩色片时通常标明在某种色温的光线条件下拍摄才能还原正确的色彩如日光片在5400K时,能得到较好的彩色效果。 色彩的艺术表现力 色彩是艺术的一种基本的要素,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的形式。 由于色彩对人们的视觉刺激最鲜明,人的视觉神经对色彩的反应最快,,所以人们在视觉上思想上的精神上的现象,无不与色彩的世界有关密切的内存联系,所有的造型艺术都 重视对色彩的形容和运用,用以传达思想感情,创作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形容彩色摄影中色彩的艺术表现,就必须了解人对色彩的主观感受,即形容色彩的个性特征,人们对色彩的感情联想以及色彩的象征性等。 1. 色彩的个性 在客观上说,一切色彩都是自然现象,是客观存在,色彩本身并没有什么抽象的意义,也无所谓色彩的个性,但是在艺术的范畴内,色彩是有个性的,色彩的个性首先来自人类长期的生活经验和联想,在现实的生活中,一些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物体,它们的色彩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某种紧密的内存联系,其印象是如此之深。以至人们一看到类似的色彩就会产生对生活的某种联想,主观上就赋予了这些色彩以某种个性,比如太阳热血,火光都呈现红色,红色就给人以热烈温暖的个性特征,又如绿色在人类的生活中问题和春色盎然的秧田,生机勃勃的植物联系在一起,所以在人们心目中,绿色就给人一种充满生机的和平发表的印象,人们常看到湛蓝的天空,蓝色便给人辽阔的感觉,白色的物体洁净,明亮,给人感觉纯洁,黑色使人联想到黑夜,使人觉得神秘,严肃,恐惧,这咱从生活中形成的对色彩的经验和联想,是色彩个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此外阶级意识和民族传统习惯对色彩个性的形成也起作用。色彩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在长期的阶级社会中,色彩的使用却不呆避免的打上了阶级的烙印,过去中国的封建帝王将黄紫色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庶民不得使用其官服仪仗用色也是等级森严,不得超越。 世界各国宗教中,都有将色彩用作象征的债主有的用某种色彩作为宗教统治意识的象征性语言。罗马天主教士主教,穿红衣,教皇用白色,伊斯兰教,偏爱绿色,喇嘛教推崇正黄。 这些都影响不同阶层的人的心理和感情,不同民族对色彩有传统的欣赏习惯,汉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不喜欢用黑色。日尔曼民族对黑色却很推崇。欧洲人结婚服装用白色,汉族旧式婚礼从花轿到礼服用大红。白色则是丧服。非洲人喜欢原色色块的服饰,东方人用色却较含蓄,当然阶级意识和民族习惯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变化,比如,中国现在对黄色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但不论如何变化,色彩是必然影响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 色彩个性的形成也有其生理的因素,例如色光的波长对人的生理心理上有影响,红橙光波长长,穿透力强给人视觉寂的刺激力强,因此具有扩张 感,称为暖色,进色。 青蓝光波长短,穿透力弱,给人眼的刺激力也弱,有收缩感,称为冷色,退色,这种冷暖进退的感觉能影响人的视觉和心理机能进而影响人的感觉和情绪形成不同的个性。 了解有关色彩的个性形成的因素,对色彩的运用有关积极的意义,色彩的艺术处理离不开对色彩个性的分析以及色彩作用于人的感情的力量的理解,我们既反对形而上学的硬把某种色彩说成是代表某种性格而不问具体条件和对象,但又不排斥,在人类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对色彩的某种抽象意义,这是艺术地运用色彩的前提。 2. 色彩与感情 不同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不同,对自然色彩的感受也不同,高兴时,可以是怡红快绿,同是霜叶,伤心时,则是惨绿愁红,同是霜叶,在高人鸦士看来,有如二月花,而在离别伤情的人眼中,却点点是离人泪。由于人的性格教养,境遇不同,对色彩也有着不同的欣赏和爱好,林黛玉喜欢素淡清雅的色彩,王熙凤却喜欢花团锦簇,珠光宝气,色彩的运用反映着人的气质和心诸,画家,摄影家在运用色彩时同样要注意内容的情绪因素,以加强画面的感染力,电影归心似箭,中冷色、暖色的运用与人物的情绪境遇紧密相连,起到了运用色彩来表达感情的艺术效果。 2. 色彩与环境 在自然中,高原沙漠、雪山、森林等反射的环境色光常常明显地附加在物体上,蓝色的海边各种物体带上一层淡淡的蓝色,在炉光旁,各种物体都会加上一层红的颜色,在森林里,各种物体上都仿佛有一层绿光在浮动,恰当地利用环境色光来表达环境在彩色摄影中常常能加强气氛。 3. 色彩与时间 色彩除受环境影响外,还受时间影响,在夏日与冬日在不同的纬度上光线强弱不同,色温也不同,像我国北方地区,冬日中午的阳光有时和夏日早晚不一样色温很低,一天之中,日光也不断的变化着色温,不同天气,色彩也发生着变化,每一个特定时间都有自己光线的性质,反映到彩色片上就会出现不同的色彩效果,摄影者如果关于利用这种因素反映到照片上就会使人感到时间在浮动,我国古代诗人对这种时间的光色效果是很敏感的,他们常常把它描绘在诗句里,以传达特殊的气氛如落日荷花别样红,日照香炉生紫烟,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了没同环境,不同时间的色彩变化,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同样要运用色彩使人在画面上感受到时间的因素,法国大画家库尔贝作一幅海景,人们称赞海景画得美,他生气的喊道,这不是海景,这是时间,可见画家们在色彩的运用上是极力地扑捉时间的因素摄影者一方面,要选择不同时间的光线性质来作为画面的调色板,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不同的色彩,来表现时间以增强画面的生活气息,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摄影人必须十分了解和掌握的。 |